饭席间,苏幕遮被几个年过半百的大姨团团围住了,一边问东问西,一边感慨这姑娘真是生的俊俏。
而苏幕遮倒也是丝毫没有露怯,落落大方地同她们攀谈起来,姿态端庄,哪怕伪装过后的容貌不复原先的绝美,但依旧像极了古时的大家闺秀,把庭院门口的几个小伙看得眼都直了。
就连在跟大爷坐在小板凳上磕着瓜子唠嗑的楚门,都能感受到那几个小年轻羡慕嫉妒恨的灼热目光。
“看归看,瞅我是几个意思?”
楚门郁闷,若是艾拉薇儿在此,他倒是还能享受享受这目光,但苏幕遮跟他相识还不到一天,这真能算是无妄之灾了。
他无奈地揉了揉旁边大黄的狗头,在它鄙夷的目光里丢下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肉块。
“得多亏了玉皇陛下的护佑,我们这渔乡百姓才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
这样的话楚门在席间已经听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心里暗暗想着,如果他们知道正在同他们攀谈的女娃子就是传说中的玉皇,会作何感想?
酒足饭饱后,家宴的主角老李头已经被楚门的自来熟光环给捕获了,几杯杨梅酒下肚,涨红着脸,拉着楚门的手“指导”起来:“小伙子,我看这姑娘生的白净,要想追上可得加把劲儿啊!”
大爷,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你胡言乱语死的可是我啊!
楚门顿时慌得一批,连忙瞅了苏幕遮那边一眼,生怕她龙颜大怒,还好发现她依旧在与大姨们谈笑,这才放下心来。
“那姑娘看上去有些才气,说不准你写几首诗,吟几句词,就有用了!”
老李自顾自地说道,还一边拍着大腿叹息自己没年轻个四十岁。
“呦,您老人家还懂这一出?”
感觉没有危险后,楚门挑了下眉,有些意外道,没想到这老大爷看上去浓眉大眼的,也会这个?
“那可不,我年轻时也是十里八乡的俊小伙,姑娘们都是
25-04-17
抢着来追我,看见那几个老娘们了吗?当年啊....”
老大爷叉起老腰,回忆起了自己的峥嵘岁月,滔滔不绝,直到被他的老伴黑着脸领回屋里去,缓缓关上了内门....
得,这居然还是个前辈,虽然不幸陨落了....楚门汗颜,和李家人打了声招呼就走出了院子。
他此刻也喝了点酒,虽然不至于醉,但终究是有点闷闷的,此刻被江上凉风一吹,顿时感觉清爽了不少。
此时,正是皓月当空,月华朦胧,江风习习吹拂,让人有种惬意的感觉。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兴许是良辰美景确实好看,就连楚门这种粗鄙之人也能感受到诗里的意境。
楚门抬头,缓缓从怀里掏出了艾拉薇儿送给他的无限戒指,还有塞妮娅给他的永恒怀表,在月光下照了照,叹了口气,又放回了怀里。
不知道殿下和姐姐她们现在在干什么?也会想我吗?
“但愿人长久...”
兴许是心弦难得被勾动,在加上心里累计的思念,让楚门情不自禁地念了出来。
“千里共婵娟。”
这一句却不是他说的,只见苏幕遮在他身后缓步走来。
她此刻已然卸下了自己的变化之法,容颜空灵出尘,姿态婀娜,如出水芙蓉,倒还真像是诗里的月宫仙子下凡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我去,难不成念诗还真有用?楚门酒气冲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这个。
“旧史的诗词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词在二百多年前便已绝迹了,若不是你念起,我自己都快忘了,此刻看来倒也真是应景。”
苏幕遮有些怀念的话语让楚门猛然惊醒,连忙摆头道:
“哈哈,首席真是抬举我了,当初在贫民窟里我翻到过一本破诗集,里面正好这两句写的清楚,就背了下来,没想到现在能拿来献丑。”
好险,看来是天天欺负艾拉薇儿那傻天使,把自己段位都拉低了,差点忘了我是穿越者....
穿越这种事情哪怕是对于神话强者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比起他的万法不侵更加的匪夷所思,所以楚门在没有彻底信任对方时,绝不会把自己最大的秘密说出去。
“哦?倒还真是巧合呢~”
苏幕遮嘴角翘起,像是只狡黠的白狐,不置可否。
楚门讪讪,总感觉苏幕遮的话里略带深意,但好在她并未追问,而是转而关心起他的肚子吃饱了没有。
楚门点了点头,而吃饱喝足以后他们自然就没有必要留在这个村落了,于是乎两人又一次踏上了旅途。
走之前,苏幕遮还不忘用手指在树上刻下了一句“苏幕遮到此一游”的字样,让楚门不由得腹诽一句好远古的纪念方式,这在他那个年代就已经过时了好吧...
果然历史就是一场轮回。
他自然不会知道,在不久的未来,会有金江里的水鬼劫掠四方,在西北大荒造下许多杀孽,闹得人心惶惶,而一切的恐慌会在这里终止,因为它们全数诡异地吊死在了这颗平平无奇的樟树底下。
时间回到现在,只见白衣仙子遥遥招手,那透亮的竹筏便应声而来,淌过波涛,径直停在了两人面前。
月影疏落下,楚门身后传来这渔乡众人趁着酒兴唱的打渔歌,稀稀拉拉的声音在灯笼摇曳下好不快活:
“乌篷船儿晃悠悠,渔网撒向那江水流,捞起岁月一兜兜。”
“嘿哟嘿,嘿哟嘿,这水乡的歌不停留,鱼虾满仓心无忧,日子像那酒醇厚。”
“不管风雨多少春秋,这渔歌悠悠唱到永久!”
竹筏顺流而下,风波恶,浪涛急,千里江河跃锦鲤。
朗朗的歌声里,楚门看着那江边的小渔村远去,低头思索了一会,又摊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在“中土万象游记”的标题下方默默写下了渔乡两个字。
在他身前,苏幕遮的身影钟灵毓秀,如一盏传世的青花瓷,在满江波涛中晕开了渔火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