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也讨不得好去。
宋军无令擅自越境作战乃是犯朝廷大忌的,延帅吕惠卿乃是当世一流智者,岂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这明显是有统一指挥的联合作战行动。
至于说什幺让嵬名济趁虚抄袭宋境,仁多楚清更是嗤之以鼻。
鄜延路宋军既然敢离开防区,置当面的嵬名济所部数万夏军于不顾,就说明必定有人代为料理,多半就是虎视平夏的河东宋军。
折家军的骁勇好斗在西夏人所共知,嵬名济若敢冒进,只怕要吃大亏。
便是不冒进,河东宋军只怕也会主动进攻。
关键在于平夏城!正如嵬名阿埋所说,只要攻下城池,一切危机都会迎刃而解。
但是能打赢吗?两个时辰前,唐云已经在自己的心腹护送下离开了,但是之前他做的那个预言,实在让他难以平静。
明日将有西北大风,大风若起,夏军必败!若败,则平夏城之梦将宣告结束!仁多楚清实在不明白这是什幺意思。
西北风的话,夏军正好主攻西北两面城墙,攻城顺风,而宋军迎风,顺风作战放箭必然事半功倍,此乃天时在夏,这是对夏军有利的因素,如何会导致夏军的失败?而且是决定性的失败。
他想不清楚,但是他也不打算再考虑下去。
反正自己已经不打算在这个国家呆着了,唐云已经和他约定好了日期。
到时候他竟接应自己和亲族投奔宋朝。
想到这里,他看着仁多保忠的背影,竟不由的有些幸灾乐祸。
烧吧,杀吧,抢吧!宋军最好把韦州彻底烧成平地。
韦州虽然是仁多一族的家乡,也是他仁多楚清的家乡,但是那里的一草一木都不属于自己。
那里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
那里是属于仁多保忠的,既然自己得不到的东西,那麽干脆毁灭掉好了。
仁多保忠,听到自己的地盘被占,城池被烧,心里一定很难受吧。
当初你夺走本属于我的继承权,我也很难受。
现在你总算尝到我当初的心情了吧……正想着,突然听得仁多保忠说话了。
身为西夏三帅之一,仁多保忠此次出征却没有得到具体的差遣,嵬名阿埋、妹勒都逋都各有方面重任。
仁多保忠虽然数万重兵仍握在手中,但是只是在梁太后身边做个备咨询的身份,具体前线指挥却没他的份。
一直到现在,终于忍不住出来主动请缨了。
陛下,太后,臣有一策。
哦,仁多统军请讲。
仁多保忠文韬武略在西夏朝廷中都是赫赫有名的,他一发言,众人都被他吸引过来。
如今,我军战局重点所在,平夏城也。
宋军虽然大举反扑,但仍有一处要紧所在仍有破绽可循,便是镇戌军!仁多保忠平静的说道,但是众人都能感到他话语里的字字千钧,自己的老巢被人给端了,恐怕现在心里已经火烧火燎的吧。
梁太后以为仁多保忠忍不住想要回军救援韦州,却听他说镇戌军,不由得一愣。
其实,自打夏军围攻平夏城以来,西夏方面最担心的,就是镇戌军方向的动静。
双方交战,道路断绝,西夏细作不能将情报有效传回,只好依据谣言传言来做决策。
传言中章楶在渭州集结数万兵马,已经北上镇戌军。
西夏方面最怕的,便是章楶所部和古壕门宋军合流,那将真正影响整个战略。
现在仁多保忠提出来了,梁太后却不明其意。
宋军大举北上,也有可能是章楶已经到了古壕门,这时候再说镇戌军,有什幺意义?统军所言何意?启禀太后,宋军虽然大举北上,然恰好也漏出了一个破绽。
古壕门此刻必然已经空虚,我军若遣一支人马绕道,过熙宁寨,轻易便可自古壕门南下,直入镇戌军……妙策!仁多保忠话没说完,嵬名阿埋已经击掌赞叹。
此时若入镇戌军,宋军绝对料不到我军还敢深入。
恰好又抄了宋军的后路。
宋军与妹勒统军对峙东山,轻易不得回。
然而他若不回,便永远也不用回来了。
正是,传言中镇戌军有宋军重兵囤积,此终究是一处心病。
臣不才,愿领本部人马,入镇戌军打探。
我军粮草紧张,实不宜坐吃山空。
若传言不实,臣当大掠财货人畜粮草,以济军需。
同时若有机可乘,当克镇戌军直下渭州!将泾源路搅个天翻地覆,不怕宋军不撤。
若传言为实,臣则当牵制宋军,不使其增援东山。
也省去我军一处心病。
众臣听了,才知仁多保忠当真隐忍,韦州如今残破,不必知道他得有多心疼,如今竟想大掠镇戌军以为报复。
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恰到好处,暗叹不愧是投机老手,待到战局发展至此才出手,着实把握时机把握的完美。
仁多楚清听了,当真是惊出一身汗。
这真是一条毒计!而且,这条毒计成功的可能性很高!镇戌军乃是宋军要镇,若有不测则渭州危亦;渭州若危,甚至整个关中都要震动。
仁多保忠有这等狠绝犀利的胆略眼光,着实乃是宋朝的大敌。
梁太后听了看了看嵬名阿埋,却见他也是频频点头称赞,心下安定。
便对乾顺说:皇帝,仁多统军一片赤诚为国而忘家,自当成全啊。
乾顺早就被仁多保忠一番话说得心潮激荡,立刻诏准。
仁多保忠领旨,回去之后立刻点兵,仁多部族四万余众精锐兵马连夜离开了平夏城……************散帐之后,乾顺的御帐。
这是整个西夏军营里最大最奢华的金鼎牛皮大帐,能够与其相比的只有梁太后的御帐。
这顶大帐周围十丈开外全都是帐幕,御围内六班直的甲士们紧密守护着他们的皇帝,好像一道人墙,将所有人隔绝在十丈开外的地区。
帐内,乾顺和察哥一站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