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处于病死两日复生。予与进士何畏往见其父问死生状。云
初昏若有人引去至官府。帘下有言:“此误追。”庭下一吏云:“此无罪,当放还”。
见狱在地窟,现隧而出,入系者皆僧人,僧居十之六七。有一担身皆黄毛如驴马,
械而坐。处子识之,盖增僧之室也。日:“吾坐用檀越钱物,已三易毛矣。”又一
僧亦处于邻里,死二年矣。其家方大祥,有人持盘飨及数千钱付某僧。僧得钱分数
百遣门者,乃持饭入门,系者皆争取其饭,僧所食无几。又一僧至,见者皆擎膝作
礼。僧日:“此女可差人送还。”送者以手掌墙壁便过,复见一河,有舟便登之,
进者以手推之,舟跃,处子惊而寐。是僧岂所谓地藏菩萨者也?书之以为世戒。
这几年,过是父亲时刻不离的伴侣。据苏东坡说,像过那样好儿子实在是至矣
尽矣,蔑以加矣。他不但做一切家中琐事,也是父亲的好秘书。在如此高明的父亲
指导之下,过很快便成了诗人画家。在苏东坡的三个儿子之中,过成了一个有相当
地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已然流传到今日。他遵守父命,受了父亲当年在祖父教导
下的教育。他有一次将唐书抄写一遍,藉资记忆。此后,又抄写汉书。苏东坡博闻
强记,他把读过的这些古史每一行都记得。有时他倚在躺椅上听儿子诵读这些书,
偶尔会指出某些古代文人生平的相似细节,而评论之。
他们颇以无好笔好纸为苦,但仅以手中所有的纸笔,过也学着画些竹石冬景。
大概二十年后,过到京都游历,在一座寺院里小停,几个宫廷中的兵卒忽然到来,
抬着一顶小轿,要他进宫陛见徽宗皇帝。苏过完全不知是何缘故,只得遵命。一进
轿,轿帘子即刻放下,所以他看不见是往何处去。轿上无顶,有人持一大阳伞遮盖。
他觉得走得很快,大概过了四五里,到了一个地方。他走出轿来,见自己立在走廊
之下,有人过来引他到一座极美的大殿。他一进去,看见皇帝坐在里面,身穿黄袍,
头戴镶有绿玉的帽子。皇帝周围有一群宫女环绕,穿得极为艳丽。他觉得那样美的
宫女为数不少,但是不敢抬头看。当时虽然是六月,殿中极为清凉。屋里有巨大冰
块堆积,点燃的妙香气味弥漫在空气之中。他想自己必是在一座宫殿里。施礼问安
毕,皇帝对他说:“我听说你是苏轼之子,善绘岩石。这是一座新殿,我希望你在
墙壁上绘画,因此请你前来。”苏过倒吸了一口气。徽宗自己就是一位大画家,他
的作品至今仍在。苏过再拜之后,开始在墙壁上作画,这时皇帝离座下来,站着看
他动手。画完之后,皇帝再三赞美。告诉宫女送苏过美酒一杯,还有好多珍贵礼品。
苏过自御前退出之后,又在走廊之下乘轿出宫,在路上仍然轿帘低垂。到家之后,
刚才的经历,恍愧如梦。
岛上难得好墨,苏东坡自己试制。苏过后来说他父亲险些把房子烧掉。这个故
事与杭州一名制墨专家有关系。这家制墨人所卖的墨价高出别家两三倍,他说他是
在海南岛跟苏东坡学的制墨秘法。有些文人向苏过打听他父亲制墨的方法。苏过笑
道:“家父并无何制墨秘诀。在海南岛无事时,以此为消遣而已。一天,名制墨家
潘衡来访,家父即开始和他在一间小屋里制墨。烧松脂制黑烟灰。到半夜,那间屋
子起了火,差点儿把房子烧掉。第二天,我们从焦黑的残物中弄到几两黑烟灰。但
是我们没有胶,父亲就用牛皮胶和黑烟灰混合起来。但是凝固不好,我们只得到几
十条像手指头大的墨。父亲大笑一阵。不久潘先生走了。”不过,在苏过叙述这件
往事时,潘衡这家商店的墨已经很好了。显然是他从别人学得的制墨秘诀,而不是
跟苏东坡学的,而只是藉苏东坡的名气卖墨而已。
现在苏东坡空闲无事,却养成到乡野采药的习惯,并考订药的种类。他考订出
来一种药草,在古医书上是用别的名字提到过,别人从未找到,而他发现了,自然
十分得意。在他写的各医学笔记中,有一种药可以一提,那就是用等麻治风湿的办
法,尊麻含有尊麻素和黄体素,像毒藤一样,皮肤碰到就肿疼。他说把尊麻敷在风
湿初起的关节上,浑身其他关节的疼痛都可以停止。他还深信苍耳的功用。苍耳极
为普通,各处都长,毫无害处,吃多久都可以,怎么吃法亦无不可。(此种植物含
有脂肪,少量树脂,维他命c和苍耳酷。)他告诉人把此植物制成白粉末的办法。
方法是,在文火上,把此种植物的叶子灰,加热约二十四小时,即可。此白色粉末,
若内服,能使皮肤软滑如玉。他还有些笔记提到蔓菩、芦能和苦劳。他称这些东西
是“葛天氏之民”的美食,营养高,味道好。
除去忙这些事之外,他还在儿子帮助下,整理条记文稿,成了《东坡志林》。
过去他和弟弟子由分别为五经作注。他担任两部。在黄州滴居时,他已经注完《易
经》和《论语》。现在在海南,他注完了《尚书》。最为了不起的是他的和陶诗一
百二十四首。他在颖州时就开始此项工作,因为当时在被迫之下,度田园生活,他
觉得自己的生活与陶潜当年的生活,可谓无独有偶,完全相似,他又极其仰慕陶潜。
离开惠州之时,他已经写了一百零九首,还只剩下最后十五首没有和,这十五首是
在海南岛完成的。他要子由给这些诗写一篇序言,在信里说:“然吾与渊明,岂独
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纠他觉得他与陶潜的为人也颇相似,许多仰慕
苏东坡的人,当必有同感。
[记住网址 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