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是
实际的,刚才已经说过。
在苏家,和东坡一齐长大一齐读书而将来也与他关系最密切的,就是他弟弟辙,
字子由。他们兄弟之间的友爱与以后顺逆荣枯过程中深厚的手足之情,是苏东坡这
个诗人毕生歌咏的题材。兄弟二人忧伤时相慰藉,患难时相扶助,彼此相会于梦寐
之间,写诗互相寄赠以通音信。甚至在中国伦理道德之邦,兄弟间似此友爱之美,
也是绝不寻常的。苏子由生来的气质是恬静冷淡,稳健而实际,在官场上竟尔比兄
长得意,官位更高。虽然二人有关政治的意见相同,宦海浮沉的荣枯相同,子由冷
静而机敏,每向兄长忠言规劝,兄长颇为受益。也许他不像兄长那么倔强任性;也
许因为他不像兄长那么才气焕发,不那么名气非凡,因而在政敌眼里不那么危险可
怕。现在二人在家读书时,东坡对弟弟不但是同学,而且是良师。他写的一首诗里
说:“我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子由也在兄长的墓
志铭上说:“我初从公,赖以有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走笔至此,正好说明一下三苏的名宇。根据古俗,一个中国读书人有几个名字。
除去姓外,一个正式名字,在书信里签名,在官家文书上签名,都要用此名字。另
外有一个字,供友人口头与文字上称呼之用。普通对一个人礼貌相称时,是称字而
不提姓,后而缀以“先生”一词。此外,有些学者文人还另起雅号,作为书斋的名
称,也常在印章上用,此等雅号一旦出名之后,人也往往以此名相称。还有人出了
文集诗集,而别人也有以此书名称呼他的。另外有人身登要职,全国知名,人也以
他故乡之名相称的。如曾湘乡,袁项城便是。
老苏名询字明允,号老泉,老泉是因他家乡祖莹而得名。长子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这个号是自“东坡居士”而来,“东坡居士”是他谪居黄州时自己起的,
以后,以至今日,他就以东坡为世人所知了。中国的史书上每以“东坡”称他而不
冠以姓,或称东坡先生。他的全集有时以溢法名之,而为《苏文忠公全集》,宋孝
宗在东坡去世后六十年,赠以“文忠公”溢法。文评家往往以他故乡名称而称他为
“苏眉州”。小苏名辙字子由,晚年隐居,自称“颖滨遗老”。因而有人称他为
“苏颖滨”。有时又因其文集为《奕城文集》而称之为“苏奕城”。奕城距北平以
南之正定甚近,苏姓远祖二百年前,是自奕城迁至眉州的。
一个文人有那么多名字,对研究中国历史者颇以为难,苏东坡在世时,当时至
少有八人同叫“梦得”,意思是在母亲怀孕前,都曾梦到在梦中得了儿子。
东坡在十六岁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他家和他母亲的娘家关系紧张起
来,也使他父亲的性格因而略见一斑。事情是,苏东坡的父亲把东坡的姐姐许配给
东坡外婆家东坡的一个表兄,在中国家庭里这是常有的。而今去古已远,我们无法
知道详情,但是新娘在程家并不快乐。也许她受程家人折磨,总之,不久去世。经
过的情况激起苏洵的恼怒。似乎这个新儿媳的公公是个大坏蛋。苏洵写了一首诗,
暗含毒狠的字眼儿,为女儿之死而自责。然后,他露了一手非常之举。他编了一个
家谱,刻在石头上,上面立了一个亭子。为庆祝此一盛事,他把苏姓全族请到,他
要在全族面前,当众谴责他妻子家。在全族人已经奠酒祭告祖先之后,苏询向族人
说,村中“某人”——暗指他妻子的兄长——代表一个豪门,他已经弄得全村道德
沦丧;他已然把幼侄赶走,独霸了家产;他宠妾压妻,纵情淫乐;父子共同宴饮喧
哗,家中妇女丑名远播;一家是势力小人,欺下媚上,嫌贫爱富;家中车辆光亮照
眼,贫穷的邻人为之侧目而视,他家金钱与官场的势力可以左右官府;最后是,
“是三十里之大盗也。吾不敢以告乡人,而私以戒族人焉。”东坡的父亲自然把妻
子的娘家得罪到底了,不过他已经准备与这门亲戚根本断绝关系,所以他又告诉两
个儿子永远不要和那个表兄来往。这件事发生之后四十多年内,东坡兄弟二人一直
没有和那个表兄程之才有往还。不过老泉逝世之后,苏氏兄弟和外婆家别的表兄弟,
倒保持了很好的亲戚关系。苏洵的对豪门挑战与当众对豪门的谴责,略微显示出他
激烈的性格,他的疾恶如仇,他儿子东坡在晚年时也表现出了这种特性。
东坡的母亲当然为这件事很不快,也为自己的小女儿很伤心。在这一场亲戚冲
突之中,她究竟是站在娘家那一方,还是站在自己的亡女这一方,这就很难猜测了。
前面已经提过,这位母亲是个受过良好教养的,她父亲在朝为官,而且官位不低。
据我们所知,她曾经反抗家中那份金钱势力的恶习气,至少反对她哥哥的邪恶败德
的行为。她可以说是受了伤心断肠的打击,身体迅速坏下去。
在中国流行一个很美妙的传说,说苏东坡有一个虽不甚美但颇有才华的妹妹。
她颇有诗才,嫁了一位词家,也是苏东坡的门下学士,秦观。故事中说,她在新婚
之夜,拒绝新郎进入洞房,非要等新郎作好了她出的一副对子才给他开门。那个上
联很难对,秦观搜索枯肠,终难如意,正在庭院里十分焦急的走来走去,苏东坡却
助了他一臂之力,他才对上了下联。另有故事说这一对情侣曾作奇妙的回文诗,既
可顺着读,又可以倒着读,更可以成为一个圆圈读。在此等故事里,据说苏东坡曾
经向他妹妹说:“妹若生为男儿,名气当胜乃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