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苏东坡传 >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在班上背诵时,学生必须背向老师而立,

以免偷看敞开在老师桌子上的文章。肯发愤努力的学生则把历史书上的文字整篇背

过。背书时不仅仅注重文章的内容、知识,连文字措词也不可忽略,因为作文章用

的字汇就是从此学来的。用著名的词语与典故而不明言其来源出处,饱学之士读来,

便有高雅不凡之乐。这是一种病好相投者的共用语言。读者对作者之能写此等文章,

心怀敬佩,自己读之而能了解,亦因此沾沾自喜。作者与读者所获得的快乐,是由

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此种暗示比明白真说更为有力动人,因为一语道破,

暗示的魅力便渺不可得矣。

这种背诵记忆实在是艰难而费力的苦事。传统的老方法则是要学生背一整本书,

书未加标点,要学生予以标点,用以测验学生是否彻底了解。最努力苦读的学生竟

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

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事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

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

比。这样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因为每当他向皇帝进谏或替皇帝草

拟圣旨之际,或在引用历史往例之时,他决不会茫无头绪,就如同现代律师之引用

判例一般。再者,在抄书之时,他正好可以练习书法。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此种抄写工作自不可免,但是在苏东坡时,书籍的印刷早

已约有百年之久。胶泥活字印刷术是由一个普通商人毕升所发明。方法是把一种特

别的胶泥做成单个的字,字刻好之后,胶泥变硬;然后把这些字摆在涂有一层树胶

的金属盘子上,字板按行排好之后,将胶加热,用一片平正的金属板压在那些排好

的字板上,使各字面完全平正。印书完毕之后,再将树胶加热,各字板便从金属盘

上很容易脱落下来,予以清洗,下次再用。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当时的科举考试有其固定的规矩形式。就像现代的哲学博士论文一样。当年那种考

试,要符合某些标准,须要下过某等的苦工夫,要有记住事实的好记忆力,当然还

要一般正常的智力。智力与创造力过高时,对考中反是障碍,并非有利。好多有才

气的作家,像词人秦少游,竟而一直考不中。苏洵的失败,其弱点十之八九在作诗

上。诗的考试,须要有相当的艺术的雅趣,措词相当的精巧工稳,而苏洵则主要重

视思想观念。因为读书人除去教书之外,仕途是唯一的荣耀成功之路,父亲名落孙

山而归,必然是懊恼颓丧的。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

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

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

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

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

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受伤的荣誉心便不

药而愈。这时两个青年的儿子,在熟记经史,在优秀的书法上,恐怕已经胜过乃父,

而雏风清于老风声了。后来,苏东坡的一个学生曾经说,苏洵天赋较高,但是为人

子的苏东坡,在学术思想上,却比他父亲更渊博。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

虽未能考中,若因此对儿子高中还不能坚信不疑,那他才是天下一大痴呆呢。说这

话并非对做父亲的有何不敬,因为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

为政之法,乃至国家盛衰隆替之道,我们并非不知。

对苏东坡万幸的是,他父亲一向坚持文章的醇朴风格,力诫当时流行的华美靡

丽的习气;因为后来年轻的学子晋京赶考之时,礼部尚书与礼部主试欧阳修,都决

心发动一项改革文风运动,便藉着那个机会,把只耽溺于雕琢文句卖弄词藻的华美

靡丽之文的学子,全不录取。所谓华美靡丽的风格,可以说就是堆砌艰深难解之词

藻与晦涩罕见的典故,以求文章之美。在此等文章里,很难找到一两行朴质自然的

句子。最忌讳指物直称其名,最怕句子朴质无华。苏东坡称这种炫耀浮华的文章里

构句用字各自为政,置全篇效果于不顾,如演戏开场日,项臂各挂华丽珠宝的老姬

一样。

这个家庭的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各种图书插列满架。祖

父现在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因为次子已官居造务监裁,为父者也曾蒙思封赠为“大

理评事”。此等官爵完全是荣誉性的,主要好处是使别的官员便于称呼。有时似乎

是,求得这么一个官衔刻在墓志铭上,这一生才不白过——等于说一个人若不生而

为士绅,至少盼望死得像个士绅。若不幸赶巧死得太早,还没来得及获得此一荣耀,

死后还有一种方便办法,可以获得身后赠予的头衔。其实在宋朝,甚至朝廷正式官

员,其职衔与真正职务也无多大关系。读者看苏家的墓志铭,很容易误以为苏东坡

的祖父曾任大理评事,甚至做过太傅,而且误以为他父亲也做过太子太傅——其实

这些荣耀头衔都是苏辙做门下侍郎时朝廷颁赠的。苏东坡这时有个叔父做官,两个

姑母也是嫁给做官的。因此他祖父和外祖父都拥有官衔,一个是荣誉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