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 第五章 合纵连横(335B.C.—318B.C.)

第五章 合纵连横(335B.C.—318B.C.)

呢。胡适校长从“卵有毛,马有卵”出发,发现了惠施的生物进化论观,蛤蟆虽然没有尾巴,但却曾经有过一条小细尾巴(蝌蚪时期),所以蛤蟆有尾巴。鸡蛋中有鸡的形状和鸡毛,否则怎么变出鸡。生物的前一种形式饱含后一形式的可能性。马虽然不是卵生的,但曾经有过卵生的进化阶段嘛,所以马有卵。而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那是因为惠施认识到了视觉暂留现象嘛。

当然,也有不给惠施捧脚的,那就是比惠施小50岁的“公孙龙”先生,所谓白马非马,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在当时古代的国道上,政府设有关隘,专门向商人征收过路费。就像你如今开车远行,经过各省份不同的国道,要有收费站一样。公孙龙顺着国道赶路,遇上了古代收费站,就准备交钱。人家看他身后还牵着一匹白马,就让他给马也交税,他把眼睛一瞪,说:“交什么交!这是马吗。白马非马也!”

“马”是一种动物,“白”是一种颜色,“白马”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马”包括一切马。“白马”只包括白马。“马”与“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不但“白马非马”,白马和马是两样东西,黄马、骊牛则是三样东西。你可以看见黄色、骊色和高大兽形这三样东西,所以是三样东西。“一块白色的坚硬石头”则是两块石头:眼看是白石头,手摸是坚石头,所以是两块石头——这就叫“离坚白”,强调事物的差异性。

公孙龙的“离坚白”(事物全是差异)与惠施的“合同异”(事物没有差异),各持一端,各自获得一粒真理,莫名其妙地启迪着人们的智慧,名家就是这样把 “名实相符”的政治主张推向诸侯世界。

名家人物谈论这些东西,就叫做循名责实。坚白也好,同异也好,探讨这些,目的都在于分析清事物本质,做到名实相符。名实相符就成为他们的一种政治主张。魏国也好,诸侯也好,天子也好,政府的政令里边也好,名实不符的事情太多了。名家反对放空炮,不要走过场,不要搞形式主义,主张做的要和说的保持一致。

惠施、公孙龙,都是名家。

不久,庄子辞别了“名家巨子”惠施,继续在中原游荡,不名一文。困难的时候,他就去某植物漆生产园当业务员,因为开的工资不够买肉,业余时间他就下河钓鱼,添补生计,不过他媳妇还是被他连饿再气地弄死了。

庄子不以为意,他属于道家,最喜欢像他自己这样不成材的人。庄子最喜欢的就是大树,特别是像他这样不成材的大歪树。他认为大树一旦长直成材,就会有人来砍,不能终其天年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赋闲在家,做一个“无用”的人,或者干脆避到另一个世界里去,介于“无用”、“有用”之间,成为“混沌”。

谁受得了他这种不求上进的生活方式啊。他的媳妇郁闷地死了以后,庄子不以为意,敲着破盆给他媳妇送葬,边敲边唱,唱个不停,非常开心,别人还以为他家有喜事了呢。

南方的楚威王听说了庄子,觉得他很有些歪才,也见过世面,就派了两个大夫前来找他,请他来当官。

庄子正在卫国城外濮水上钓鱼。

楚威王派来的两个大夫来了:“我们大王想把境内国土全部委托您掌管,劳驾!劳驾!”

庄子端着渔杆,并不回顾:“从前啊,你们楚国有一只千年神龟,死了三年年了,乌龟盖儿敬奉在您的朝堂之上(算是国家吉祥物吧)。请问,老乌龟是愿意死掉当个吉祥物呢?还是曳尾于泥中,活在大自然呢?”

两大夫说:“还是曳尾于泥中,图个欢快自由啊。”

庄子说:“你们说得有道理,我将曳尾于泥中,你先bye-bye吧。”

两个大夫不放弃。”

庄子说:“你亟去!无污我。”(你们快走吧!不要来,不要侮辱我的美!我不是你的style来的,不要缠着我当官了!)

庄子拒绝做官。庄子的美,只在顺乎自然,对水草山川宇宙万物以及他自己,都很满意。他财产不多,情感却不少,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他只求内心更明媚、更浓绿、更热烈。他反对一切人为,反对把仙鹤的长腿嫁接给麻雀。他不关心城市生活,不关心诸侯经济,不关心开发民智和缩短贸易逆差。他也不关心这一季人民的温饱。当然,人民也不关心他。

惠施和庄子虽然是好朋友,但并不是一家。惠施呆在大梁城里当相国的时候,积极用事。魏惠王问他:“我们前一时期桂陵大战、马陵大战、西河之战,三次大战皆败,有生力量全被歼灭,国内形势非常危险啊。”

惠施回答:“我有一个办法,是从我们名家的学说来的。现在您已经是王了,我们请齐国也称王,他一有王名,别人一定责求他的王实,发现他有名无实,诸侯必然从而攻之。齐国就没机会威胁我们了。”

“具体说说是怎么回事?”

“就是说,我们请齐国也称王,从而激怒早已称王的楚国。如此挑拨齐楚关系,造成两国对抗,削弱齐楚对我们的威胁。”

于是,魏惠王亲自两次跑到东方大齐,找田因齐。但是魏惠王一行并没有受到当地官员和人民的友好接待。魏惠王干脆穿上丧国之服,戴着布帽子,以“马陵之战”战败者身份,把自己拘禁起来,请求朝拜齐国。田因齐还是不肯接见,不肯“求同存异,使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魏惠王急了,见不着面,就在外面使劲喊,一口接一口地使劲喊田因齐是大王,大王!大王!大王啊!

终于田因齐听得痒痒难耐,索性也称起王来,是为“齐威王”。在山东滕县召开大会,魏惠王和韩国领导人拥戴齐威王为王,这就是所谓的“齐魏相王”。时间是在公元前334年(商鞅死后第四年)。

这时候的天下,就有了周、魏、齐、楚、越五个王了!对此,老周天子没什么意见。

但是楚威王不乐意了。楚威王为什么不乐意呢,因为齐魏相王是对着他来的。魏称王了,齐也称王,而且在会议上故意嚷嚷“卑楚”,意思是共同抵制南方楚国。楚威王对此愤怒已极,“寝不寐,食不饱”。为了表示对齐魏相王的愤怒,楚威王次年发动“护法战争”,讨伐齐威王,亲率大军远袭齐国,在泗水之上击溃齐将申缚。魏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