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难有作为。
剩下只有魏齐两国,前者有信陵君,后者有田单,均是不世出的人材,李兄又有幺看法?”李斯傲然一笑道:“强极也只是两只负伤的井蛙吧!”顿了顿淡然自若道:“信陵君伤在受魏王所忌,有力难施;田单则伤于齐人的心态。
”项少龙想起他曾在齐国拜于荀子门下,心中一动道:“愿闻其详!”李斯背负双手,往上游继续走去。
项滕两人交换了个眼色,均觉这落魄文士忽然间像变了另一个人般,有种睥睨天下的气概,忙跟在两旁。
李斯完全不知自己成了主角,昂然仰首,深深吁出一口长郁心内的豪情壮气,道:“齐人最好空言阔论,嘿!说真的,在下也曾沾染了点这种习气。
别的不说,只是稷下学士,便多达千人,要他们论政治,游艺讲学,天下无人能及,但若要出师征战,则谁都没有兴趣和本领。
田单虽因势而起,挽国家于将亡之际,可是事过境迁,那些只爱作空言者,谁都提不起争霸的劲头。
”转向项少龙道:“太傅今趟出使诸国,目的在于化解他们合从之势,若从齐国先入手,必能事半功倍,只要齐人龟缩不出,楚人那敢轻动干戈,齐楚既然袖手,赵人又与燕国缠战不休,魏国还有可为吗?”项滕两人恍然大悟,至此才明白李斯说了这幺一番话的真正目的,就是指出此行的第一个目标,非是魏国而齐人。
他们出使之前,庄襄王曾言明行程可由项少龙做主,事关重大,这幺一个转变,各方面都必须重作一番的部署才行。
项少龙叹道:“李兄确是识见高明,项某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便让我们改道往齐,再到楚国,好完成大王交下的使命。
”三人再谈了一会有关齐国的事,才回到营地去。
项少龙立即把肖月潭和吕雄两人召到主帐,说出了改道往齐事,却故意不解释理由。
肖月潭沉吟道:“既是如此,我立即派人先往齐国递交文牒,知会此事,但赵国有别于韩,我们应否先打个招呼,好借道而行,但过门不入,徙招赵人之忌。
”这番话合情合理,项少龙仓卒决定改变行程,一时间那想得这幺周详,闻言不禁大感头痛,难以决定。
现在赵齐交恶,他若如此明着去拢络齐国,不理赵人,说不定晶王后把心一横,派李牧来对付他们,那就糟透了。
吕雄面色微变,道:“吕相曾明令指示,此行先到之处,乃魏京大梁,行程早安排妥当,太傅这幺说改就改,怕会影响策略和军心,而且前途凶险难测,太傅可否打消这念头呢?”不知是否过于敏感,项少龙隐隐感觉有点不大妥当,一时却说不上来,沉吟不语。
肖月潭却是站在他的一方,道:“将军怕是误会了相爷的意思了,相爷曾吩咐肖某,离开咸阳后,一切由太傅权宜行事,太傅改道赴齐,其中必有深意,吕将军还是研究一下,看看如何作妥善安排好了。
”项滕均感愕然,想不到肖月潭对吕雄如此不留情面。
吕雄反应却更奇怪,反堆起恭顺之色,点头道:“小将有点糊涂了,这就去找屈斗祁商量,等有了初步行军部署,再来向太傅和肖先生报告。
”言罢出帐去了。
肖月潭看着他离开,双目现出不屑之色,冷哼一声。
项少龙忍不住道:“肖兄似乎不大满意此人哩!”肖月潭叹了一口气,摇头道:“我也不明白以吕爷的精明,为何要拣此人来负责领军,这等只知谀媚弄巧之辈,德能均不足服众,当年我和图爷为吕爷奔走之时,他们这群吕氏族人,都不知厕身于那里,现在吕爷荣登相国之位,他们却争着来巴结邀功,相爷偏又重用他们。
”项少龙这才明白他们间的关系。
如此看来,即使吕不韦之下,亦可大致分作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图先和肖月潭为首的家将派系,另一则是包括了吕雄在内的吕不韦本族之人,为了权力而致互相倾扎。
吕雄刚才提起的屈斗祁,是领军的另一偏将,本身虽是秦人,却是蒙骜的心腹手下,名虽为吕雄的副手,但在军中的资历威望,均非吕雄这被破格提携的人能望其项背。
斗争确是无处能免。
只是这小小一个千许人的使节团,情况已非常复杂。
肖月潭压低声音道:“少龙你为何忽然改变行程呢?是否怕阳泉君勾通了韩人,在路上伏击我们?”项少龙倒没有想及这方面的问题,亦知刚才和李斯密话,这位老朋友定会大感不舒服,乘机道:“这只是原因之一,刚才我找到李先生,问了他有关齐国的形势后,发觉齐人最易说话,这才改变主意,决定先往齐国。
”肖月潭欣然道:“原来如此,少龙真懂用人,李斯这人见多识广,对天下形势更是了若指掌,只可惜不为相爷所喜,未得重用。
”又微笑道:“现在我才明白少龙为何要指定李先生随行哩!”滕翼插入道:“吕雄这人靠得住吗?”肖月泽叹了一口气,道:“这个真是非常难说,基本没有什幺问题,此行若出了事,谁都不能免罪。
”顿了顿续道:“少龙是自己人,我也不怕坦白说出来,今趟在出使人选上,曾经发生过很大的争拗,我和图爷均力主由你出使,吕雄他们的吕氏一族,却主张应由吕夫人的亲弟弟诸萌担当,只是相爷权衡轻重后,终采纳了我们的意见,但已闹得很不愉快了。
”项少龙暗忖不拣我可最好了,但现在米已成炊,上了虎背,怨恨只是白费精神,陪着他叹了一口气,苦笑起来。
肖月潭诚恳地道:“我和图爷都知少龙淡薄功名利禄,可是现在我们和以诸萌为首的吕家亲族势成水火,少龙至紧要为我们争这一口气。
”项少龙这时才知道自己成了图先一派争取的人,更是啼笑皆非。
此时帐外忽傅来兵刃交击的声音和喝采声,大奇下,三人揭帐而出。
主营外的空地处,一身戎装的纪嫣然,正与蒙恬互持长矛对打练习,好不激烈。
乌廷芳、蒙武、荆俊和一众亲卫,则在旁呐喊助威,热闹非常。
纪嫣然虽占尽上风,可是蒙恬仍苦苦支撑,似模似样。
滕均想不这十七岁许的小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