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第四日一早,京中林纾枚的一封讯息结束了这段休憩时光。
日夜兼程赶回京城,陈哲本以为林纾枚回京乃是快刀斩乱麻,却不成想,快刀落下,乱麻却还有残留纠葛。
当日林纾枚回到京城时,陈家老娘还未回京,京中混乱已起,赵明任一党以玉虹门、影山派的高手为锋刃,已经血洗了三皇子的亲王府,正在京中到处搜捕追杀皇族旁支的适龄男丁。
二皇子比三皇子机灵,当赵家高手杀上门来之时,当机立断在他齐王府内高手武士的掩护之下,独自翻后院围墙躲避求活。而且齐王府风水比三皇子的鲁王府更好,后院一墙之隔便是平陵长公主府的后院……宋庭姝带着人在长公主府门口与赵家武士对峙了一天两夜,终是在对方的顾忌之下拖到了林纾枚赶回来。
京中乱象纷呈,朝中的几派大人物自然也没能置身事外,刑部尚书郑阳在鲁王府同三皇子一同葬身在了乱刀之下。
而赵明任与户部尚书等四皇子一派也没能多活几日,四皇子、赵明任等几个首脑全部死在了林纾枚剑气之下,其余党羽在两日内尽数被羽林卫抄家下狱,宫中的贤妃也用一杯毒酒了结了残生。
这场变乱之中,有三件事还是脱出了林纾枚和陈哲的谋划掌控。
其一是赵家的残余,那个秘秘的赵元诚依旧没有被找到,根据赵家老管家事后交代,四月个月前,也就是京南大案事发之前,赵元诚就被赵明任安排出京了,一同离京的,还有赵家与贤妃娘家寿宁侯府中的大半积蓄,在赵明任死后,便再无人知道赵元诚与这笔财货的去向了。
其二是宫中,四皇子作乱的消息传入宫中,重病之中的顺昌帝惊怒之中一口气没上来,竟当场驾崩大行。当陈哲回到京城时,远远就看到了城门楼上已高高挂起的白绫……
最后一件事,却是次辅袁辰。
本以为袁辰突然倒戈会有一些棘手,然而当陈哲来到京城南门外,在官道旁的驿亭茶铺与一人会面之后,心中对袁学士便只剩下敬畏了。
在这茶铺当中,等候陈哲的,正是那日飘然而去的陈伤。
「所以……京南大案其实应该算在袁阁老身上?」听陈伤说清事情来龙去脉,陈哲方才知道,原来这京南、京城的乱子,背后真正掌控一切的棋手,正是袁辰。
听陈哲如此归纳,陈伤只是浅浅一笑:「你这般评价袁阁老我亦不反对,我可没效忠于那老狐狸,这次来见你一面,也不过是他看在你我有些情分上,托我来给你个解释,以免你们见面时尴尬。」
一切的起因,都源自年初袁辰家中的一场本该微不足道的寻常拜访。
袁阁老门生故旧满天下,过年时本就有大批学生上门,今年有个穷秀才也攀上门来打秋风,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那广平府教谕之子,而这位囊中羞涩的书生,拿来充做年礼的,乃是已故父亲收在房中的几本文集,而其中一本,便是后来在京南引起连环血案的诗社辑录。
袁辰无心之中翻开了这本诗集,和陈哲一样,他也留意到了名册之中的赵元诚,于是便派人去京南暗中调查。
而这一查,便惊动了赵家,这才有了京南那涉及几百条人命的连环血案。发觉自己捅到一处马蜂窝的袁辰不仅没有告发阻止对方,反而是顺势布局,交上一份投名状假意投靠了四皇子一党,一面虚以委蛇一面在京中招募人手蓄积力量,最后还顺手把陈家和长公主府引了出来替他袁阁老当了马前卒。
前几日在公主府门口,拖住赵家人手保住了二皇子的不止有宋庭姝和她头上那块公主府匾额,还有陈伤为首的四名袁辰暗中招募的通天境高手。
知道了袁辰全部布置的陈哲心中盘算了一番,这老儿怕是早就属意二皇子了,真要和他之前所说一般要维持朝廷场面上的安稳,那赵家人血洗鲁王府的时候陈伤等人又在哪里?
而现在这般只保下二皇子才是得益最多的布置:
若只以朝争下注二皇子胜出,本就功劳不多,且还要与礼部尚书、左都御史等清流大佬分润,于中书次辅来说未免鸡肋。
如今却又大为不同,在这危难关头出手保扶,即便争不过长公主府,事后算起功劳也要远大于紧闭家门缩头不出的那几个清流老夫子。就算依旧无法打破祖制拿下中书首辅,也无法染指出缺的三辅,余下户部尚书与刑部尚书两个位置总能拿下一个的,再加上三皇子、四皇子两派留下的空缺,所获实利绝对不菲。
就在陈哲出思索之际,陈伤已悄然告辞,这位潇洒的侠女这一回该当时真正回去过她的逍遥日子了。
接下来京中之事少不得陈哲奔波忙碌,
首先是朝中分饼,先是原本站在二皇子背后的清流一派,虽最后关头的京城变乱中表现有些不堪,但终也没有人会拿这些去苛责几个文臣,几位派中魁首顺理成章的各进一步,礼部尚书进位中书三辅、左都御史专任礼部尚书,礼部左侍郎去督察员接了左都御史的位子。
袁辰那边也算是得偿所愿,袁辰本人只获了些散阶封诰,杜翔却从工部转任户部,同时又把工部尚书的位置留给了袁辰调回京城的一位布政使门生。
至于长公主府陈家一派,林纾枚除了进位大长公主,添了些年俸食邑之外,也无其他增权,好处大多留给了陈家。
陈咨从正七品监察御史升任正五品大理寺右寺丞,这升迁颇为微妙,虽连跳了四级,然而大理寺勉强属于清流,实际无论是职权还是官声都不如兰台风宪。也是无可奈何之举,陈咨没选过庶吉士,进不了春坊,礼部也是同理,且礼部当下没有合适的出缺,都察院里倒是还可以加个俭督御史,可俭督御史乃是四品的清流官,以陈咨的资历,若是让陈哲来定,俭督御史当然是千好万好,可也要朝中诸公们答应啊。
然后就是在京中坐享其成的陈家老太爷陈鼐了,就此结下了郑阳留下来的刑部尚书之位。不到五十岁便位列九卿,陈鼐自己还有些犯迷糊,只能说是陈家祖坟青烟滚滚,生了两个好儿子娶了一个好儿媳……
陈哲这个驸马都尉本该升无可升,这次却也是借着老父亲执掌刑部的东风,被林纾枚安排拿了个「权知刑部刑狱事」的差事。
父子三人,连同林纾枚趁机从北军中调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