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不提。
姜莞拿了块儿红枣软糕,吃了半个:“阿娘同我说起大兄的婚事来着。”
赵行眼皮一跳,先问她:“看上了谁家女郎?”
“弘农杨氏,说是阿耶已经写好了书信,就等着咱们回京,告诉我一声,也同二兄知会过,便派人送信到弘农去了的。”
赵行却不解:“与你说也就算了,怎么还要知会你二兄?”
“为着宁宁啊。”
姜莞手上的那块儿糕已经吃完。
她吃得快,引得赵行蹙眉:“你这吃的也太快了吧?一会儿吃撑了肚子胀,再闹不舒服。”
姜莞摇着头说不会:“我如今是双身子,一个人吃,养两个人,你瞧我吃得快,肚子里这个还嫌我吃得慢呢。”
她一面说,一面又去拿新的糕。
赵行本来想拦下的,想了想还是没动手,只把方才的话接过来:“那意思岳母是打算连你二兄的婚事也一并定下来了?”
“大概吧。阿娘的意思是宁宁年纪也大了,再过几个月,登门求娶的怕踏破周家门槛,回头就轮不着他了。”
姜莞笑的无奈:“所以先把大兄的婚事定下,问过二兄自己的意思,阿娘说了,他要还是支支吾吾的遮掩,就不再管他,宁宁要是真的许配给了别家,阿娘也不管。
他要大大方方承认了,弘农那边不等有回信,就可先到周家去说一说。
毕竟交情不一样嘛。
咱们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横竖先与卢夫人说清楚,最起码先私下里把宁宁给定下来,绝了别家的心思。
等到大兄的婚事敲定之后,再正式到周家去下聘也就是了。”
赵行忽而又庆幸。
是替姜元瞻。
说起来大家一起长大,情分自然不同。
姜元瞻能够娶到心仪的女郎,他也愿意见的。
再说了,姜元瞻能够得偿所愿,珠珠也会为他而高兴。
所以他才觉得庆幸。
幸而在溧阳县时,他因不想见珠珠怀着身孕为姜元瞻操心而规劝他一场。
否则那个犟脾气的闷葫芦,只怕岳母问到他脸上,他都未必承认。
姜莞是见他笑起来,才咦了一声问他:“你笑什么?”
赵行哦了两声:“没什么,只是觉得盛京如今确实是太平下来,这喜事儿都是一桩接着一桩的。”
“宫里面也有喜事儿啊?”
赵行说对:“我到福宁殿回了话后,就去了含章殿中,陪着母后说了这么久的话。
她与我说起了大兄和赵奕各自的婚事来着。
今年之内赵奕的赐婚圣旨也就下了。
她又说今年之内会把大兄的婚事给定下来。
至多到明年二月里,父皇便会册立太子,等到大兄入了东宫,再正式迎娶。
不过这人选还是要尽早定下来的。
她说……母后如今身体状况一直都不是特别好,怕以后没法再为大兄操持。”
提起这些,尤其是说到郑皇后,姜莞面上的笑意寡淡了些。
倒也不是说她还对郑皇后有什么成见。
而是想起郑皇后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