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妈妈做的,他妈妈就是那种手艺一般还爱做衣服的人,做出来的总是和她设想的不一样……王土改叹了一口气。
小田说不出自己为什么要画这一件,反正坐在后面看着全班学生的背影,他就画了这个哥哥的衣服。
宋妍看了一眼手表,十分钟即将过去,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她连忙走出教室。
办公室外面挂着一个大铃铛,底下系着一根麻绳。宋妍拉动麻绳,铃铛发出“叮铃叮铃”的清脆声音,余韵传出好远。
全校师生听到打铃声,知道课间时间结束了,回到各自的位置准备下一堂课。
宋妍回到教室,还有学生围在小田周围,她大声道:“同学们,上——课——啦。都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我们继续讲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课本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
虽然是数学课本,但每一章都以最高指示作为导语,间或夹杂着思想方面的教育。每道习题都和那天老师们出的考核题一样,用“贫农受压迫”作为载体。
许多题目读起来很拗口,学生们的情绪却非常激昂。
随着在家属院的工作和生活都步入正轨,宋妍开始思考其他问题。
在树湾队的时候,她的心态是家中小女儿的心态,凡事有长辈和哥哥。环境如此外加吃穿不愁的情况下,她总是不太愿意去想长远的事情。
现在结婚有了小家庭,好像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学校不会安排太重的教学任务,自家这小院子事情就那么多。难道她真要一直混到恢复高考的时候?
宋妍坐在门口状似发呆,实则在回想自己前世的事情。一个模糊的想法在她脑子里渐渐成型。
她活在这个时代,很想以这个时代的风貌为背景进行创作。前世有种说法叫“站着把钱挣了”,她能不能做到站着创作出符合当下风格的故事呢。
这天,邹彦拿着一本崭新的硬皮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回来,对宋妍说:“阿妍,我托人从外面带了新的本子回来,你的日记本给小田画画都快撕完了,以后可以用这个本子写日记。”
宋妍有点恍惚,随即笑道:“这怪谁啊,还不是你的东西我不敢动,怕撕掉什么重要文件。”她接过本子打开,爱惜地抚摸散发着油印气味的纸张。
“我也给小田买了一沓纸,以后就用那个给他画。你的日记可以誊抄到这个本子上来,之前铅笔写的容易褪色,用钢笔誊过来可以保留得更久。”
“谢谢。”宋妍主动抱住他。
邹彦有点惊讶,只是纸笔而已,没想到她这么情绪化。他紧紧回抱住宋妍,摸她披散在背后的柔顺的头发。
对宋妍来说,本子和笔就好像一种象征,让她犹犹豫豫的想法变成决心。
“邹彦,再帮我买点便宜的稿纸回来吧。”她会去写新的东西,更会考虑邹彦和自己的未来。
站着写出故事,她一定能做到。
第3章 新邻居搬来了
午饭后宋妍正在小憩, 被一阵喧哗声闹得睡不着,她索性起来出去看情况。原来是左右两边的小院子有人搬家。
她来到新建的家属区快一个月,终于有其他人搬进来了。
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左邻右舍, 作为先搬过来的人,似乎应该主动去打个招呼, 宋妍回厨房装了两份早上买的蔬菜拎着出门。
她现在上午得去学校上课,不再每天跑菜市场买菜, 而是一次性囤两三天的,今早恰好买了菜。
右边这家似乎是借了辆拉货的小车直接拉着东西过来,现在正在一样一样往里搬。家具什么的应有尽有, 都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可能是从家里直接搬来的。
宋妍到了旁边主动搭话:“你们好, 我是住在隔壁的家属宋妍。”
一位年纪略大一些的嫂子揩揩额头的汗说:“宋妍同志,你好你好,我是新搬来的王慧芬, 我男人不久前调过来的。嗐, 以前他那驻地一毛不拔,让我在老家照顾老人。这回部队倒是离家近一点,我就带着几个娃和他们奶奶一块过来随军。”
“恭喜啊,终于可以一家团聚了。这里条件还不错,副食品店和菜市场都有,买些小东小西不用跑远。”宋妍拿起其中一篮子菜递给王慧芬说, “嫂子,你们刚来, 拿点东西给你们凑个碗。”
王慧芬推回去说:“这可使不得, 你留着自家吃, 我们这回差不多连家都搬来了, 带了不少干货。”
宋妍道:“干货正好配点蔬菜,吃着爽口。也没拿多少东西,就是些茄子茭白之类的,邻里邻居的不用这么生分。嫂子拿着吧,长途跋涉的吃点新鲜菜也更舒服。”
王慧芬接过菜篮子,憨厚地说:“那我就厚脸皮收下了,多谢啊宋妍同志。”
“我不耽误嫂子了,你忙,我先走了。”宋妍告别。
“慧芬,你在和谁说话?咋不快点来干活。”一个上了年纪但中气十足的声音由远及近。
王慧芬介绍道:“这是孩子他奶奶。”
说着老太太就出来了。她个子比王慧芬还高点,但身子有些许佝偻,头发花白,用一把小梳子一样的发箍将头发箍在后脑勺下方。
“婶子你好,我是住隔壁的宋妍,欢迎婶子来咱们这儿。”宋妍笑着问好。
“哟,好标致的小媳妇,漂亮得晃眼咯。”老太太讲话随心所欲。
“婶子你也精得很。我不打扰了,婶子你们回屋吧。”
宋妍离开。
老太太低声问王慧芬:“这是那小媳妇拿来的?”
“对,她是宋妍同志,娘你别老叫人家小媳妇。现在讲究男女平等,妇女能顶半边天。”
“知道了,就你会说。这小同志还挺客气的,拿东西来串门。”老太太把篮子拿过来送到屋里。
王慧芬摇摇头,她婆婆别的都好,就是有一点不好。因为一个人把儿子女儿拉扯大,有些贪小便宜,喜欢进不喜欢出。别看老太太刚刚说话好听,把宋妍同志夸出花儿,赶明儿她回点东西过去,老太太不知道要念叨多久。
宋妍来到另一边隔壁,这家是对年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