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大明风华 > 〈停云台〉

〈停云台〉

的子孙别再承受。很多时候,不是反贼要反,而是朝廷需要一个反贼。他们总得有个人上下一心地对付,那个人不一定得是我,我只知道,佔据高丽的那些日本人,不是他们的反贼,因为他们要的不是日本人。高丽跟日本都太远了,我这块地更肥,也养得更好,宰来吃的时候已经到了。」

葛停云听完,便毛笔一圈,在曾经射杀过蒙古大汗的地方,画了一座高塔。「此地适合建造哨塔,若是能从高处看见主帅位置,弩手便能一击置其于死地。」

「那就叫停云台吧。」杨应龙说道。

「何必呢?我看到的设计图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葛停云笑了,笑得有些羞赧。「哨塔就是哨塔,别乱起名字。」

杨应龙说道:「总有一天,这个地方不必再打仗。到时候,我希望我们可以在那座台子里曲水流觴。」葛停云点了头,儘管他知道这不可能。

那日,一整日,他们都在讨论水龙囤的修筑工事。

直到葛停云累了,他说:「殿下,臣必须闔眼,让我休息一个时辰就好。」他直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依稀间,感觉到有人替他盖了外套,听到有人跟他说:「以你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我的意思……」

「万历二十六年,大夫葛氏奏请筑水龙囤。应龙兴筑之。万历二十八年,六月,应龙知大势已去,遂縊于停云台……」一阵模糊的人声将他的思绪带回了现实。

「杨应龙本应是与二位小妾一同自縊的,况且也没什么停云台。」葛停云说道。

「《万历武功录》写的,你觉得有错?」那人笑道。

是那名年轻人,他不但没拋弃自己,而且还回来了。手里拿着本书,正是自己带来的。

葛停云拿来一看,发现书中的设计图,与书中的文字内容全变了,与自己记忆中的不同,唯一不变的只有杨应龙的兵败,彷彿是歷史的收束点,不可更改。

播州,终究还是亡了。葛停云心想。

「国库空虚,朝廷想抄杨应龙的家来补亏空,将播州收归国有;他的儿子在京城即将被杀,皇帝逼他叛变,这才有个藉口好杀他;杨应龙不得已揭竿起义,死后却成了明宗的丰功伟业。」葛停云说的时候,也不知是何心情。「如果我在论文里写上这些,也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相信。」

「歷史上看起来不是这样的,至少大部分的人不会知道这个人为了什么而造反,只知道他造了皇帝的反,然后皇帝杀了他。」年轻人推了推眼镜。「没关係,你知道就好,其他人知不知道无所谓,都不重要。」

葛停云说:「为什么?我有什么特别的,对你来说,难道我很重要吗?」

年轻人说:「当世只有你,准备要与我同赴行云台,对我而言,你就是所有人。」

他带了些食物给葛停云吃。两人吃饱喝足以后,再次上山。

山里的雾气虽然很浓,但是只要跟着这个年轻人一起走,葛停云就再也没有迷路,信心也格外坚定起来。

年轻人貌似是游刃有馀,一边爬山,一边唱道:

「靄靄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那是陶渊明的思友之诗。葛停云问他:「你有思念的朋友吗?」

年轻人回答道:「有啊。」他回头看了葛停云一眼,眼角带笑,似是这段爬山的路途非但不疲劳,还很愉快,「我们快到停云台了。」

山路崎嶇难行,多亏有石阶可攀爬。上头斧凿痕跡,即使过去千百年,依旧清晰。

当地有人传说,杨应龙身负术法,以赶山鞭驱赶石头以及群山,所以这些阶梯上才会有各式各样的伤痕;也有人说,杨应龙命令奴隶们每人一天最少要砌一阶,未竟者,就弃市以后将尸体拋入应龙湖中。真真假假,不甚清楚。

此地山势甚高,战时可以很清晰地看见底下的军队阵势,当初元军的可汗蒙哥,就是在围城时被此地的弩兵射杀。

葛停云已经能看见不远处高台的样貌。

年轻人又说:「你知道,万历武功录,为何后来就没有再写大夫葛氏的下落了吗?」

葛停云说:「这样的小人物,自然是不需要写下来了。只要他与朝廷无关,就没有人会写他。」

「因为杨应龙在下令修筑水龙囤以后,就将葛氏下狱了。」年轻人说道:「或许是鸟尽弓藏。不过也因着这个缘故,明军大胜以后,宗流放了杨氏全族,将国中群臣充军发配,却独独放过了葛氏。」

被关在监牢里的日子,就算是做做样子,也不可能好吃好喝的,多多少少得受折磨,否则凭宗的才智,又怎么可能会信以为真?葛停云心想。他回问道:「书上既然没有写,你又怎么会知道呢?」

「他在我的梦里出现,他告诉我的。」年轻人说:「我梦见了葛氏。梦见我曾眾叛亲离,孤苦无依。即使如此,他也可以连饭都不吃,只为了省下那些钱,用来为我收买人心。」

两人到了台上,登高望远,山腰的水龙囤、应龙湖、应龙坝,一览无遗。山下蜿蜒的溪水与苍翠茂密的森林,景緻本是美丽的,却因着这些迷雾而看上去有些诡譎。

葛停云抚摸石柱,发现上面雋刻着半闋词:「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还有一半,不见了。

年轻人也过来查看,「停云台本是战时用来给斥侯、弩弓手、哨兵等人驻守用的,怎么就有人这么好兴致,刻了一首《高阳台》在这里,倒不像是正经的地方了。」

看着眼前这些云雾,想起宋玉的高唐赋,巫山云雨,又想到阮肇上天台以后,与仙女共结连理的故事,知道那年轻人意有所指,不知为何,葛停云竟脸色一红,忙说:「词本身的意思不坏。或许是刻的人,有个必须送走的朋友,登高使他伤怀,这才刻下的。」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替那刻字的人辩解。

才说着,就发现附近有土丘,他想,这是不是祭的时候洒酒用的块垒,想到古人特别喜欢把书卷埋在山里,心里又直觉必须看看,于是过去徒手刨了开来。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