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守礼,保成不想折腾的他的原因,就是德赫也时不时过问的。
至于胤禩,对于一个一心想让太子继位,对太子关系极为和睦,又把孙子当成心头宝的皇帝而言。康熙目前并不喜欢听到别的儿子的好话,可是福全对自己又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康熙也顺着福全的口吻说了胤禩是个好的,当然也故意多说了保泰的好话,原本以为是托孤,康熙甚至对福全保证了自己很喜欢这个侄子……
可是几个月间三无不时的病危,康熙后来也去看了两次,可是福全的命却异的断断续续延长了不少。等福全病故的消息传到康熙御前的时候,康熙一行人刚渡过了黄河,对着德赫提议在黄河沿岸大量种植数目的提议,康熙刚刚夸奖的孙子的想法,毕竟不管可行不可行,孙子的提议总是好的,另外对于修水库防汛的事情,康熙也觉得自家孙子格外的聪慧,当然意见提出来,怎么实行,是否可行?这些事情还需探讨,可康熙看着孙子一脸机灵的样子,有听着身边人的夸奖,心里格外的高兴。但就在高兴的时候,听到了福全的死讯,康熙顿觉不是那么美好了。
许是这五个多月,已经准备了太多次,又伤心了太多次,康熙虽然心里不舒服,可远没有历史上那样悲痛,虽然痛哭,可也只是停留了短短三日伤心,也没有停止处理手上的政务,也让随驾的十三十四两个阿哥回去祭拜,同时下令所有皇子去祭祀,全国守孝三月哀悼,就继续西巡之路,京里的事情全部交给太子处理。
“玛法,德赫会一直陪在您身边的,别难过啊!”到底是配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兄弟,康熙一开始确实很难过,但是看着孙子红着眼睛,小小的身躯,却无比关怀的尽力照顾着自己,每每用膳的时候,就眼巴巴的盯着自己吃,康熙的心里就软了。抱着软乎乎的孙子,康熙觉得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了。
摘缨,灵柩前流泪奠酒,康熙曾经带头做的事情胤礽一样没少做,他记得从前还因为裕亲王病逝,自己不够哀思被汗阿玛训过,甚至老八也因此得到了称赞跟奖赏,泪眼朦胧中,胤礽看着福全的灵柩,无比讽刺,成王败寇,一辈子自称奴才有什么好过的?福全这个二伯说的好是识时务,当然也多亏了他如此识时务,才有了这一生的富贵。可是二伯,您为何不永远都识时务呢?干嘛临死前要出这个头呢?死亡自然是痛痛快快来的舒服,这么病榻在卧,什么也不做,苟延残喘了几个月有什么好?不仅消磨了皇帝对你的轻易,还让你所看重的胤禩得到汗阿玛的厌恶,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