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防守,甚少有精力拿出来观察孙策的漏洞。
“曹兖州。”刘协这时突然对曹操说道,“听说你准备要去陈留募兵?”
“正是,殿下。”曹操拱手道,“东出离开司隶以后,就是陈留国。在下准备与允诚(鲍信的字)一同在当地募兵。”
一旁的鲍信也点了点头。
“这样啊。”刘协点了点头后,对跪坐在一旁的少年说道,“伯苗(邓芝的字),把那个东西拿来。”
那名被称作伯苗——或者名为邓芝——的少年,默默点头,便起身缓缓退出园中。
不一会儿,邓芝便把一份文书取来,递到了曹操面前。
“殿下,这是……”曹操见状问道。
“曹兖州,你应该知道,本王是陈留王。”刘协缓缓说道,“虽然本王目前并不直接治理当地,宪令还是可以发的,你到时就拿着这封宪令去陈留招兵吧。就当,是本王想保住自己封地的一点私心好了。”
看着眼前少年老成的刘协,曹操恭敬地鞠躬,双手接过宪令。
“谢殿下,在下必当保陈留太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看着曹操恭敬的姿态,刘协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董卓也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此时,张绣与孙策二人的对决,也快进入最终阶段了。
虽然孙策对张绣的一连串猛攻令张绣仅能以守势对应,但时间一长,孙策的体力也开始见底,招式也不如之前那样凌厉,但依旧威胁巨大。
张绣尽管成功拖到了自己想要的情况,但面对孙策实力尚在的孙策,就算看到破绽,也来不及击破。
就在这时,张绣一个转身,将手中长棍举过头顶。
看到露出巨大破绽的张绣,孙策毫不迟疑,立马举棍向前冲去。
就在要得手之时——
“停!胜负已分了!”
一声洪亮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
闻声的张绣与孙策也立刻停住,转头看去。
只见坐在刘备旁边,刚刚喊停二人的,正是关羽。
“二哥啊。”一旁的张飞也有些困惑地问道,“这还没打完呢,怎么就喊停了?”
关羽先看了看刘备,见刘备表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才捋了捋美须,随后不紧不慢地解释道:
“张公子虽然露出了破绽,但只是引诱之计,虽然孙公子的矛头可以刺伤张公子,但张公子也可以在这个时候从上至下,向孙公子的胸口刺去。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张公子重伤,孙公子阵亡。”
“……哼。”孙策虽然有些不服气,但还是站起了身,向张绣微微鞠躬道,“多谢指教,【北地枪王】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承让了。”张绣正式地拱手道,“能把我逼到要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小霸王】也非浪得虚名。”
说罢,二人一同豪迈地笑出了声。
“好,精彩绝伦。”刘协起身拍手道。
同一时间,其他人也一同拍手以示称赞。
董卓与孙坚二人,都露出满意的情。
而这一切,自然也逃不过贾诩与张姜之眼。
***
“……那么董公,备先告退,为数日后的出征做好准备。”
“玄德一路小心。”
刘关张三人是最后走的,董卓带着贾诩,张姜,张绣三人在王府门口一同为刘关张三人送行。
相互拱手行礼后,刘关张三人便骑上马,策马而去。
待刘关张三人走后,张绣靠近董卓,开口道:
“姑父啊,您是从哪里认识这么多英雄豪杰的?”
“运气,你信吗?”董卓微笑着看了看张绣。
“那姑父的运气可真是好到天了。”张绣笑道,随后话锋一转,“不过,他们若是未来与姑父为敌,该如何是好呢?”
“至少现在不用担心,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至于以后嘛……”
董卓看了看贾诩。
贾诩心领会,拱手道:
“公子不必担心,只要他们知道支持谁会给他们更多好处,他们自然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再说,这次公子也要参与征讨白波贼的远征,如果现在能和【白毦兵】搞好关系,那日后也能为主公分忧不少啊。”
5X6X7&88;8X点.C.0.m
“听先生一言,如醍醐灌顶。”张绣点头拱手,“那姑父,姑姑我先去准备去了,先行一步。”
对董卓和张姜行礼后,张绣便火急火燎地大步返回府内。
“年轻真是好啊。”看着张绣的背影,董卓满意地点了点头,“假以时日,他也能独挡一面吧。”
听闻此言的张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但贾诩却对此不动色。
“文和(贾诩的字)啊。”在一同走入府内后,董卓问道,“卫阴桥甄伏五家,还有其他皇族成员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办妥了,主公。”贾诩说道,“卫阴二家已经‘答应’了主公了‘请求’;桥甄伏三家,他们表示准备妥当后便赴京;至于皇室方面,在下也已向她们提出了主公的‘请求’。”
“很好很好。”董卓满意地点头道,“卫阴两家识时务,老夫很赏识,到时不会亏待他们的;桥甄伏三家有人才,目前天下混乱,接受朝廷征辟应当义不容辞;至于皇室方面,总不能让天下笑话,朝廷连皇族都保护不了吧?”
“主公仁义。”贾诩脸上的微笑,与他口中所言,似乎有那么些不相称,不过董卓并不在意。
“此外,还有别的什么情况吗”董卓转移话题,问道。
“并州军目前除了有数名校尉提交辞呈外,未有大的异动。”贾诩缓缓说道,“只不过……为首的秦明、成廉、魏越等人,都是原先吕布的亲信。”
“哦?”董卓稍稍思考了一下,“这个节骨眼上要辞职不干……先在有吕布的行踪吗?”
“完全没有。”贾诩回报,“不论是官府还是【西风】,都没有任何与吕布有关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