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长江学者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同时还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大家还能像今天这样济济一堂,为田教授举办当选中科院院士或社科院学部委员的庆祝仪式”
苏校长这番话把田文建搞得啼笑皆非,虽说今年增选的两院院士中有11位长江学者,占增选总人数83人的19.3,占高校增选人数37人的43.2,可人家都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而且还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搞哲学想出头,可没那么容易,撑死了也就是个社科院学部委员。再说lun理学一直不受待见,连老师的老师,中国lun理学的奠基者,人道主义研究的第一人辅成老,都被当局一冷藏就是几十年,迄今为止都默默无闻,更别提他这个刚刚出道的新人了。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田教授上台讲几句”
见众人齐刷刷的盯着,田文建意识到好戏要开场了。给几位老前辈打了个招呼,整了整礼服,从小娜手上接过两枚奖章和两份获奖证书后,才大大方方的走上了舞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还有各位同学,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来参加这个晚宴。”
田文建的表情让众人大吃一惊,不但看不出丝毫的喜悦,甚至还有几分沉重。就在众人被搞得一头雾水之时,田文建指了指他身上那套另类到极点的行头和那桌神秘的客人,继续说道我想大家心中都有两个疑问,一个是我为会穿成这样另一个则台下的那几位老前辈是谁”
让你说几句话,却搞得像演讲似地,还让不让人吃饭了可好奇心就像一棵毒草,田文建的开场白,还是把众人吸引住了。
“这身礼物今天是第二次穿,头一次是在六天前的菲律宾,事实上也是在那里买的。之所以买这套礼服,是为了代一位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前往菲律宾的老前辈,参加一个颁奖仪式。”
说到这里,田文建的声音变得有些哽咽,举起奖章沉默了好一会,才接着说道拉蒙麦格塞塞奖,想必大家对这个被称为亚洲诺贝尔奖的奖项并不陌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吴青女士,两年前就曾分别获得过拉蒙麦格塞塞政府服务奖和公共服务奖。”
他这番话让众人大吃一惊,暗想难不成田文建所请的客人中,有一位今年的拉蒙麦格塞塞奖获得者
“这块奖章的主人,是一位七十七岁高龄的女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是我们的半个同行,退休前曾是南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妇科教授、主任医师。1996年,也就是我们j省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的两年前,当时六十九岁高龄的高女士就开始关注艾滋病问题、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孤儿。
做过胃切除百分之九十五手术的她,近十年来走访了国内几十个县、市,给几千名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并且作了一系列调查报告。著书、印发大量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材料正是因为她的不懈努力,各地因卖血和血浆导致艾滋病蔓延问题,终于在去年被揭露出来。”
高y洁民间防艾第一人
在坐的不是政府高官,就是大学教授,哪能不高老前辈的大名。田文建的话音刚落,一个个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给贺教授身边的高老前辈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老前辈热泪盈眶,一个劲的给众人点头致意。这时候,田文建接着说道可能大家还有所不知,这是高女士获得的第二个国际奖项。上一个是全球健康理事会等三个国际卫生组织,于2001年联合颁发的乔纳森曼恩世界健康与人权奖。很遗憾的是,两次都因为同样的原因,高女士始终未能亲自领奖。”
有关部门不准许她出国,把她软禁在家中,这已经不是新闻了。众人这才意识到田文建的良苦用心,他之所以穿得这么正式,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场合把奖章拿出来,就是想尽可能地弥补老人的遗憾。
正如大家所预料的那样,田文建走下舞台,给老太太深深的鞠了一躬,并异常严肃地说道高前辈,古人云看出师表不哭者,为不忠。今天,看七十七岁高龄的您出师,不哭者,为不仁不义不爱不道。”
不等田文建说完,闻教授便插了进来,感慨万千地叹道高前辈,您无个人私念,无官员求拜,反而被三禁囹圄而不屈。令天下为人母者,有血脉者,有呼吸者。不论达官,不论九流,凡有人心人肝者,无不为之而动啊”
“谢谢,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老太太泣不成声,一个劲的给众人点头。
本来准备“热闹热闹”的晚宴,被田文建搞成这样,李书记彻底傻眼了。正琢磨着是不是招呼众人入座,宣布正式开席,田文建却接着说道高前辈身边的这位,想必大家对他的名字也不陌生,他就是他几乎放弃了一切财富、享受、甚至爱好,几年如一日深入到一个个艾滋病村,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桂前辈。
他的简朴让那些走进他家的贫困病人都暗暗吃惊:陈旧的家具和电器,没有装修过的水泥地和门窗,连电灯的开关都还用着拉绳甚至有一位病人离开他家时,都将别人捐给他的一件新衬衫塞到了枕头底下,并留下一张写有桂教授,你比我更需要它,你穿得不比我好的字条。”
南河省卫生厅最头疼的两个人都被请来了,李逸风和赵维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在他俩琢磨着跟省份领导交代之时,田文建还不罢休,继续说道老前辈们的高风亮节,让我们非常感动。事实上像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离我们也不遥远,就像江城医科大学的贺彬苏教授、乐教授、康教授。他们一直坚持在艾滋病防控第一线,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作着贡献。”
说到这里,田文建一边招呼小娜和刘亦舟等助教,给两百位客人分发龙江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的宣传资料,一边深情地说道从1996年南河爆发大规模艾滋病疫情开始,他们就投入到这场艰苦的战斗中,他们和艾滋病人一样不被社会理解,不被政府支持,甚至还要面临某些地方政府的阻挠和威胁。可以说,那段岁月之于艾滋病人和他们的救治医生而言,是黑暗和无助的。
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医生的不懈努力,心怀大爱,坚守医道,终使艾滋病剥除了道德外衣,让社会和民众逐渐弄清了艾滋病的由来,迫使政府直面危险,并采取挽救措施,防止艾滋病在中国的大面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