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倒了马道台,招远杨家不但有了面子,而且还有里子,不管是实惠,声名银钱权力都是蜂拥而至,而杨觇光倒是比杨观光小心得多:三弟,还是小心些!那可是一位道臣啊!
道臣又怎么样,不就是比二哥早了几年中了进士,二哥只要不出意外,迟早也是个道臣。
科举是杨觇光这个大哥一辈子的痛,两个弟弟都是读书种子,就他考场年年失意,因此他转移了话题:那这样的话,恐怕就要得罪了马道台!
得罪又能怎么样!道台就应当做个好好先生。
府里与州县都有这样的共识,不管是分巡道分守道还是兵备事,只要下来都是来挑毛病,如果他刻意挑毛病那真是火烧连营,从乡里一路烧到县里州里府里甚至是省里,让地方上穷于应付,什么正经事都不用干了。
所以一位优秀的道台就应当是个好好先生,到地方上走马观花,挑点无关紧要的问题问一问就可以告一段落,马道台这么目标明确地冲着龙口与柳小县丞动手,到时候肯定要掀起无数腥风血雨,那绝对是坏了规矩。
而杨觇光在这件事倒不象杨观光这么热心:三弟,这件事咱们还是得量力而行,适可而止,那终究是道台大人!
杨家终究不是王城新家,正面扛上这么一位强势的道台,哪怕这位道台不是按察副使而是按察佥事,照样也有着很大的压力,只是杨观光却是:怕什么,反正一切有柳少在给我们撑腰,别忘了,我们背后可是有着整个东三府的缙绅在支持我们,这件事哪怕败了,我们杨家也不会吃亏。
杨观光终究是理学名家,在他眼中成败并不重要,关键是杨家参与这件事能获得什么好处,他已经想清楚了,这件事杨家惨合进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杨观光才会特别兴奋。
只是杨观光的兴奋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兄弟回到家还不到半个时辰,还没有全部交代下云,杨家在县里的眼线已经第一时间传来了消息
马道台来了!马上就到招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