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很玄,说是泰山娘娘托梦给这位柳鹏柳典史,今年一定会有大旱降世,若不做好准备,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早做准备就是功德无限,我当时就觉得他王继光好歹是进过翰林院的人,怎么能这样胡闹!
庄调之也觉得十分好奇,他当即问道:只是现在大司马怎么又信了?
只是因为我跟王继光是通家之好,他当年被参倒丢了巡抚之职,跟我家也有点关系!王象乾说道:他求到这份上,这个忙不能不帮,何况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署职典史,这点忙不帮也实在说不过去,这位柳典史也很有些手段,现在居然有办法调到东良海口当巡检。
说到这王继光稍稍缓了缓:只是这一场雪下来以来,老夫才后悔没早听继光的话!
说到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雪,庄调之浑身都被冻得直哆嗦,他万分诧异地问道:这场雪怎么了?
王象乾没有注意到庄调之还穿着一身春装,而是直接打开了窗户,寒风扑面而来,只见大地一片萧索,看不到一丝春天的色彩,王象乾语气格外深重地说道:我新城俗谚有云,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万里无人家,马上就是清明了,可是这看不到一丁点桃杏花开的迹象,虽然这俗谚未必灵验,但我却好生后悔,当初得早做准备。哎,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万里无人家!
清明不是桃杏花,千里万里无人家!庄调之重复了这句话,觉得整个人都掉到冰水里去了,整个人胆寒心惊。
他虽然是少年心性跳脱不定,但是也知道这些俗谚往往是极灵验的,而且这一次倒春寒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虽然不知道今年整个山东会遭遇什么情形,但是也知道这件事关系着庄家过千口的身家性命:小侄明白,小侄明白了,小侄这就回大店去通知族中先辈早做准备,请王大司马放心,小侄一定把大司马的叮嘱带过去!
还有我的信!
说是王象乾的信,实际是他让一位侄子代笔,然后再由王象乾签名盖上个人的私印,这样的书信王象乾已经准备好了十几封,虽然知道是杯水车薪,但也算先尽人力而听天命了。
走!回莒州!现在庄调之连冬装都不买了,就催促带来的家生子:咱们回大店庄!回了大店庄以后,咱们再走一趟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