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角落。
王楠先我一步推门进入,我紧跟其后。
风铃、不知名乐队演唱的流行摇滚、店员中气十足的“欢迎光临”,以及猪骨熬煮过后散发出的浓郁气味。
我站在贩卖机前,没过多犹豫按下按钮,内部机扣轻响,片刻一千日元化成一枚邮票大小的白色纸条。
我的是叉烧拉面,王楠选的是盐味。
“你来过这家?”我拿起从贩卖机中掉落的餐劵。
“上个星期。
”王楠手指按住太阳穴,回忆道。
“好吃?”“不难吃。
”不难吃不等于好吃,难吃不等于不好吃,我脑中的想法绕来绕去。
坐稳身子,一位肤色偏黑,身材高大的女店员适时出现。
四肢修长有力,腿形优美动人,宽松职业装下似乎隐藏着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尽管她说不上好看。
店员放下冰水,收走我和王楠的餐劵,询问面条软硬、汤底浓淡之类的问题。
王楠要了硬面、浓汤,我再三考虑保守的全部选了普通。
等待调理拉面的期间,我支颐凝视当下环境。
二十平米见方的局促空间被吧台分成两个世界。
内侧裹紧头巾的拉面师傅有条不紊地往锅边笊篱内放置生面,在顶头印有“无拉面不人生”标语的下方,他手臂渐次重复那些历经千万次验证的动作和常年如一日的台词。
外侧自然是我与王楠这类食客,棕红色的桌面静置几罐玻璃瓶,依次是蒜泥、泡姜、辣油。
我拿起其中一个,百无聊赖的摆弄起来。
“知道吗?据我观察,住我们上头的尼泊尔人是个十足的骗子。
”王楠手指沾了沾店员送来冰水时不小心留下的水渍,写出两个汉字。
“骗子?”我停止手中的动作,辨认王楠写在桌面上的汉字,看不清。
“他日语实际上说得很地道。
”王楠说。
“何以见得?”我与尼泊尔人之间并无交集,从末对他的生活产后过多的关注。
“我前天去过一趟池袋,可记得?”这件事才过去两天,无论如何不可能忘记。
“自然没忘记。
说下午三点前回来,叫我等你一起吃饭,谁成想等到晚间凌晨才赶回宿舍,让我好等。
”“生气了。
”王楠低头,轻叩桌面,“库库”作响。
“何至于那样小气,顶多抱怨几句。
”冰水下肚,胃里翻江倒海愈发觉得饥饿。
“这不怪我,实在太多事情不可抗力。
”他手指向自己的脑门说,“我这里,一旦感到好,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执行。
像是任务使命?”他斟酌用词。
“总而言之,我无法按照正常人标准行事。
”“包括犯罪?”我开口戏谑。
“没到那个地步。
”他说,“至少目前没有。
”“是吗。
”“你不相信。
”“不,我相信。
”“所谓‘正常’是普世规则下形成的固有认知,我自出生到现在从末拥有过那东西,或者说我是个末完全教化的现代野人。
”王楠擦了擦手指,“难以把握,打从心底里做不到。
”“不坏。
”就这一点,他有艺术家的天赋,也可能是罪犯的天赋。
“不坏但也不好?”他说。
“同你对拉面的评价一样。
”我道,王楠哑然失笑。
麦色肌肤店员双手各端着油光发亮的大海碗来到近前,打断闲聊。
比我预想中快上不少,我暗自感叹。
内容物有一颗卤蛋,三片海苔,几根菠菜(大约是四根)。
舀起汤底,质地粘稠近似胶状物,油脂香味中淡淡腥臭混杂其中。
面是手擀面,比铅笔细一圈,扁平鹅黄,颇有韧性。
“我原本是想说什么来着?”王楠往面里蒯了两大勺蒜泥,问道。
“好像是关于那位尼泊尔人?”我忖思片刻,回忆起话题原本的模样。
“对对对,咱们说回他好了。
”他掰开筷子,来回折腾碗中面条,一动不动地瞧着下眼皮,表情凝固在思索情绪里,宛若思想者某种现实投射。
王楠说,前天去池袋改手机套餐时遇到了尼泊尔人。
“西口那家有中国人的营业厅?”王楠点点下巴,回应我的问题。
“听说池袋有家风评不俗的中国餐店。
”他嚼着面条含含糊糊地说,“老板是四川人,手艺地道至极。
”“开得下去?”“只做中国人生意就是了。
”我深以为然,在这里越正宗意味着越不受本地人欢迎。
那些被日本人挂在嘴边耳熟能详的中国料理,大多完成了彻底本土化改造,和美国人口中的左宗棠鸡大抵是同一物种。
我问王楠味道如何,他给出了莫名所以的答案。
“不知道?”我一点点把面条送入胃里,注意力却在王楠的回答上。
“观察尼泊尔人浪费太多时间,错过了饭点。
”他咽下嘴里食物,拿水顺了顺。
发^.^新^.^地^.^址;(:发送无法打开地址至LTXsBA @gmail.cOm获取最新地址老司机都懂得!)“你怎么知道是他。
”王楠做事从不讲逻辑,他说
的观察估摸是约等于尾随的犯罪行为,我暂时不想失去这位帮我承担一半房租的室友,打消了检举念头。
“全日本顶着爆炸头的尼泊尔人不会太多,辨认起来并不难。
”他说,“况且,我记忆力一向很好。
”我惊讶的发现,如此鲜明的特征竟没一点印象,直到王楠提起我脑海中才浮现出尼泊尔人具体的形象。
“一直跟踪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