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6556宋元符二年十月卯已,宋夏边境,浊轮川。
峻峭的山路之上,唐云和韩月、云娘三人骑马前行,虽然此时唐云心急如焚,但是他们没有沿边藩部的本领,在这山路之上骑马要快也快不起来。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是最终揭开谜底的时候,唐云也没想到这竟是一场如此规模宏大的巨大阴谋,完全将宋辽夏三国完全卷了进去,此阴谋若然成功,必定将彻底改变天下各国的版图。
这个阴谋最初是从元佑年间便开始的。
那时高太后垂帘旧党当政,不断割地求和,结欢西夏。
但是西夏梁氏当政,却不断发动战争侵扰陕西,旧党相公们自以为抚夷有术却被残酷现实不停打耳光。
于是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想一些歪门邪道来扭转局势。
最后他们想到的是设法引发西夏内乱。
当时梁家兄妹争权,斗的你死我活。
于是旧党便暗中勾结了梁乙逋,决定暗中供应他威力巨大的军器以助其夺权。
那批虎崩火炮和劲弓在洪德寨大捷之中名扬天下,成为令梁太后闻风丧胆的兵利器,和两样东西便是旧党的筹码。
之后的孙二娘劫夺军纲之案,其实都是暗中安排好的。
当然双方谈好的条件是梁乙逋夺权成功之后,便要兑现承诺。
西夏上表称臣,乾顺接受宋朝的册封,夏军停止骚扰边境,而宋朝重开岁币与互市。
当然以梁乙逋的秉性来说,多半是不会信守承诺,旧党的相公们十有八九是要又被耍一次。
但是谁也没料到这中间出了个唐云,因为唐云这个卧底奸细之故,梁乙逋夺权失败,满门被杀尽。
旧党一下失去了合作对象,连军器也赔了进去不知所踪。
这个计划中途遭遇重挫,被迫中止。
之后高太后死了,新党卷土重来大肆清洗旧党,旧党为了自保,便重新开始推动这个计划。
只不过这次合作的对象,乃是仁多保忠,以及他身后的梁太后。
这批军器最终还是会落到西夏人的手中,而执行此事的就是苏湖这个女子。
想她一介女子孤身行此大计,最终成功,也算是了不得。
但是西夏不会使用这批军器,而是会在一次战斗中被何灌所部缴获。
这是典型的借刀杀人、移花接木。
而何灌将会利用河东红娘子的势力,以及辽国内部一个暗中策划推翻辽主的集团的帮助,使用这批军器前去狙击辽主!何灌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但是也许他是装着不知道。
在这个人的心中,没有任何事情比得上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原王朝北方大敌威胁重要。
为此他甚至连自己的性命都不在乎了,又如何会在乎自己是否被人利用。
如今辽主御驾便在雁门关外,最近不过几里,如此接近宋境,实在是动手的天赐良机。
而最终不管成功与否,辽国最终都会向宋朝宣战。
和西夏不同,辽国这种等级的对手带来的压力,宋朝旦夕便有亡国之祸。
那时对西夏的军事行动必然全面终止,西夏将会获得宝贵的喘息之计,甚至可以坐看宋辽相争而渔翁得利。
甚至反攻陕西,那时东西夹击,宋朝灭顶之灾便在眼前,最起码黄河以北将不会再为汉人所有。
一旦宋朝面临如此灾难,新党的末日也就到了。
不管他们再如何喊什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他们四处发动战争的政策导致国家面临灭亡的危险,任何皇帝都会毫不犹豫的彻底抛弃他们。
新党将会永世不得翻身,旧党将会借这场危机重掌朝政,铸就万世不拔之基。
当然何灌不可能知道这些,他只是被人利用的一杆枪而已。
他大概还想着自己若能一击成功,塞外蛮夷群龙无首,必生大乱,无暇再窥探中原。
大宋便可趁此机会收复河西,甚至运气好的话还可北伐收复燕云。
到那时自己便是死了,也是名垂青史,光耀万代。
但是既然这是被人设计好的,唐云料想多半何灌的计划是不会成功的。
辽主多半最后还是安然无恙。
到那时对于宋朝便是最糟糕的结果,辽主必然兴师问罪大举南下。
到时候这个黑锅必然是由当政的新党来背。
就算运气好,这一切最终没有发生。
或者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麽大,契丹最终没有南下,只是保持着压力,旧党还掌握着那幅画,抛出这个秘密武器,足以让刘贤妃身死族灭。
同时牵连到新党,内外两者相加对新党的打击大概也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效果。
当然这些自诩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们并没有在意他们的计划会对普通老百姓造成何等的灾难。
他们只知道要全力把小人赶出朝廷,为此多少代价都可以牺牲。
区区百姓,算得了什麽?而一旦战争爆发,北方无数的百姓将会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的汉人将会在战火中家破人亡。
唐云只能盼望何灌还没有发动他惊天动地的屠龙之计。
韩月虽然明白了大概,但是他对于宋朝却没什麽感情可言,他从小在辽国长大,弄明白身世之后,才知道他的父亲虽然是汉人,但是却是夏臣。
宋朝对于他来说,却没有家乡的感觉。
对于唐云的紧张,他也微有些不解。
大哥既然已夏臣自居,自是忠于姓李的,那麽宋朝是赵家天下,与他何干,为何如此紧张?莫非是单纯为了不想让梁氏的奸谋得逞?而且他也明白了当初自己投身红娘子门下,也是被人利用了。
何灌既然与这红娘子乃是一路货色,当初自己被派去救孙二娘显然是一个局。
红娘子只是利用自己前去寻找那批军火而已,但是中间绕来绕去如此复杂,实在是令他瞠目结舌。
他敏锐地想到了那个宋江,仔细想想,这家伙似乎无处不在,所有关键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