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恪案:此等评语推崇至极,究属何人所加,殊为可疑,其非出自牧斋,固不待言。但当时称赏松圆之诗若此之甚者,舍牧斋外又难觅其他相当之人。然则岂松圆本人所自为耶?文士故作狡狯,古今多有之,不足异也。鄙意此题八首之用韵实有问题,颇疑是次韵之作。盖第伍首云“艳曲传来还共和”,据此可知当时松圆必有和河东君之作。但今检耦耕堂集,此数年中所赋之诗尚未发现有和河东君之篇什。或者絚云诗八首即步河东君原诗之韵者,河东君此原诗乃孟阳所谓“艳曲”者欤?俟考。
茲依次移录絚云诗八首分别论释之于下。
其一云:
彩云一散寂无声,此际何人太瘦生。香纵反魂应断续,花曾解语欠分明。白团画识春风在,红烛歌残夕泪争。从此朝朝仍暮暮,可能空逐梦中行。
其二云:
抹月涂风画有声,等闲人见也悉生。听莺桥下波仍绿,走马台边月又明。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人近鸟衔争。残更无寐难同构,为雨为云只自行。
寅恪案:有学集玖红豆初集“戊戌新秋日吴异之持孟阳画扇索题,为赋十绝句”其二(钱曾注本列为第叁)云:“断楮残缣价倍增,人间珍赏若为凭。松圆遗墨君应记,不是絚云即送僧。”(自注“孟阳别妓有絚云诗扇。”)有学集中此十绝句详见后论,茲可注意者为牧斋此首自注“絚云诗扇”一语,盖诗扇有孟阳自书其赠妓诗,固不待言,但扇面空间不甚广阔,絚云诗八首若全部尽书,则必是蝇头小字方可容纳。松圆于崇祯九年已七十二岁,当时虽有眼镜,松圆未必具此工具,(参初学集玖崇祯诗集伍“眼镜篇送张七异度北上公车”诗。)故此诗扇之诗应不能超过两首。若依此限度,则当是此题之第叁首并第肆首,因此两首乃述河东君留宿其家之事,且第叁首结语“彩云絚定不教行”,实絚云诗全部之核心,决无遗漏之理。又牧斋十绝句乃应吴异之之请题松圆画扇者,据此可知虽称之为絚云诗扇,其上除诗外当尚有画在。如松圆浪淘集壹叁春帆“垫巾楼中宋比玉对雪鼓琴,余戏作图便面漫题”之例可以为证。盖通常团扇两面皆可作画书字,其一面无纵贯之扇骨者便于作画,其别一面之贯有扇骨者不宜作书。由此推之,牧斋所谓絚云诗扇仍为松圆之画扇,不过其别一面则有孟阳自书之絚云诗耳。絚云一事乃松圆平生最得意者,故往往作画题字以示密友,异之此扇当亦其中之一,未必即是孟阳亲赠与河东君者也。
絚云诗第壹首第壹句“彩云一散寂无声”固出李太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见全唐诗第叁函李白肆),但“无声”二字松圆之意除指歌声外,恐兼指扇上之画而言,盖目画为无声之诗,河东君虽去,而画图仍在也。
第伍句“白团画识春风在”,用梁武帝“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及简文帝“白团与秋风,本自不相安”并杜工部“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等诗句之典,(见丁福保辑全梁诗壹梁武帝“团扇歌”及简文帝“怨诗”,并杜工部集壹伍“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亦足证此句与第壹句皆谓扇上之画也。
第陸句“红烛歌残夕泪净”,用杜牧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及晏叔原词“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之典,(见全唐诗第捌函杜牧伍“赠别”二首之二及晏几道小山词蝶恋花词。)俱为世人所习知,不过松圆以之作别妓诗更觉适切也。
第柒第捌两句自是出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语。(见文选壹玖。)河东君此时以“朝”为名,以“朝云”为字,如江总字总持,杜牧字牧之之例。特点出之,亦当日赋诗者之风气。前第贰章已详论之。
第贰首第壹句“抹月涂风画有声”,指扇上之诗言,盖目诗为有声之画也。
第叁句“听莺桥下波仍绿”,关于听莺桥一端见上论西隐寺前石桥本名“宝莲”松圆改为“听莺”事,茲可不赘。
第肆句“走马台边月又明”,其古典则用汉书柒陸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之语及文选贰柒班婕妤怨歌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参玉台新咏壹班婕妤“怨诗”。)盖“便面”即扇,且“章台街”一辞复合于太平广记肆捌伍许尧佐柳氏传中“章台柳”事。“团团似明月”,即“月又明”,并与第壹首第伍句有关。又松圆正月十一十二夜所赋三绝句之第叁首末句“姗姗招得月中魂”亦与之有干涉也。其今典则借用南翔镇“走马塘”之名(见陈枬梭印南翔镇志壹水道门“走马塘”条),而以汉书张敞传中“走马章台街”之“台”代“塘”,并取许尧佐柳氏传中“章台柳”故事混合融贯,足见此老之匠心。故此次河东君之游嘉定,寄居之处与檀园及李茂初有关,亦可借是推知矣。余可参前论松圆“秋雨端居有怀”及“停云次茂初韵”两诗条。
“芳草路多人去远,梅花人近鸟衔争”一联,上句谓河东君已离嘉定返盛泽,据此可知絚云诗第壹首第贰首虽排列最前,但其作成之时间实在第叁第肆两首之后矣。下句有“梅花春尽”之语,考明末历官所定节气,梅花开时常与春分相近。东山训和集贰“(崇祯十四年)二月十二日春分日横山晚归作”有句云“残梅糁雪飘香粉”,依郑氏近世中西史日表,崇祯十四年春分在二月十日,即阳历三月廿日,崇祯九年春分在二月十四日,即阳历三月廿日。郑氏所推算虽与当时所用之历微有差错,但春分在阴历二月则绝无可疑。松圆崇祯九年有“二月上浣同云娃踏青”诗(全诗见下引),可知河东君此次之去嘉定适在梅花开放而包含春分节气之二月,此为第壹第贰两首作于第叁首第肆首以后之又一旁证也。
其三云:
朝檐天外鹊来声,夜烛花前太喜生。婪尾燕收灯放节,埽眉人到月添明。香尘澒洞歌梅合,钗影差池宿燕争。等待揭天丝管沸,彩云絚定不教行。
其四云:
梅飘妆粉听无声,柳著鹅黄看渐生。雷茁玉尖梳底出,云堆煤黛画中明。(列朝诗集“云”作“雪”。)不嫌书漏三眠促,方信春宵一刻争。背立东风意无限,(列朝诗集“无”作“何”。)衱腰珠压丽人行。
寅恪案:此两首皆与上引“正月十一十二夜云生留余家”三绝句同咏一事。第叁首“婪尾燕收灯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