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或妾,并在何年至此家,出而流落人间耶?茲据与河东君直接有关者之所传述以考定之。
宋征璧含真堂诗稿伍秋塘曲并序云:
宋子与大樽泛于秋塘,风雨避易,则子美渼陂之游也。坐有校书,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凡所叙述、感慨绝不类闺房语。且出其所寿陈征壁君诗,有“李卫学书称弟子,东方大隐号先生”之句焉。(寅恪案:陈眉公严妻幽事载其清平乐下半阕云:闲来也教儿孙,读书不为功名。□□浇花酿酒,世家闭户先生。可与河东君“大隐号先生”之句相印证。)陈子酒酣,命予于席上走笔作歌。
江皋萧索起秋风,秋风吹落江枫红。楼般箫喜互容与,登山涉水秋如许。江东才人恨未消,郁金玛瑙盛香醪。未将宝剑酬肝胆,为觅明珠照寂寥。不辞风雨常避易,鲤鱼跃浪秋江碧。长鲸泄酒□未醉,今夕不知为何夕。校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琭琭。绣纹学刺两鸳鸯,吹箫欲招双凤凰。可怜家住横塘路,门前大道临官渡。曲径低安宛转桥,飞花暗舞相思树。初将玉指醉流霞,早信平康是狭邪。青鸟乍传三岛意,紫烟便入五侯家。十二云屏坐玉人,常将烟月号平津。骅骝讵解将军意,鹦鹉偏知丞相嗔。湘帘此夕亲闻唤,香奁此日重教看。乘槎拟入碧霞宫,因梦向愁红锦段。陈王宋玉相经过,流商激楚扬清歌。妇人意气欲何等,与君沦落同江河。我侪闻之感太息,春花秋叶天公力。多卿感欢当盛年,风雨秋塘浩难极。
寅恪案:让木此诗乃今日吾人所知河东君早期事迹最重要材料之一。据卧子自撰年谱上崇祯六年癸酉条云:“文史之暇,流连声酒,多与舒章倡和。今陈李唱和集是也。”卧子原作“秋潭曲”载陈李唱和集中,即在崇祯六年秋间所作,第贰章已略引之矣。同为此游四人之内,河东君不论外,尚有彭燕又宾一人,其人亦当有诗纪此游,惜今未能得见,亦可不论。秋潭或秋塘者,据陈忠裕全集拾“秋潭曲”题下附考证引松江府志略云:“自龙潭在府城谷阳门外。花晨月夕,箫鼓画船,岁时不绝。”(寅恪案:陈忠裕全集为嘉庆八年所刻,今取嘉庆二十四年修松江府志玖山川志校之,其文悉与此条相同。然则嘉庆二十四年修松江府志当是承用康熙二年所修之府志,而此诗考证乃录自康熙志也。)故知宋让木于崇祯六年秋间,在公江府谷阳门外白龙潭舟中亲从河东君得闻其所述自身之事迹,实为最直接之史料。
今依据宋氏之所传述,取与王钱两氏所言者参证之,则第壹问题,即“吴江故相”果为何人乎。依让木所谓“新从吴江故相家,流落人间”之语,则此“故相”之时间条件为上距崇祯六年不久之宰辅,其地理条件为吴江县籍贯之人。依此两条件以求之,先检崇祯朝宰相之籍贯,惟有周道登一人适合也。
陈盟崇祯内阁行略周道登传略云:
周道登号念西,吴江人。(天启七年)丁卯十二月金瓯之卜,以礼部尚书召入内阁。崇祯(元年)戊辰六月加太子太保,晋文渊阁。(崇祯二年)己巳正月引疾去。归而著书自乐,不问户外。(崇祯五年)壬申以疾卒。
及知服斋本曹洁躬溶崇祯五十宰相传(初稿)周道登传略云:
周道登字文邦(?),吴江人。(天启七年)丁卯十二月由太子宾客礼部右侍郞升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二年)己巳正月闲住。癸酉年(崇祯六年)卒。(寅恪案:“癸酉”二字知服斋本如此,与胡氏问影楼本及宣统三年辛亥铅印本曹书此传俱作“壬申”即崇祯五年者不同。但知服斋本曹氏此书宰相年表亦列周道登卒于“五年壬申”,岂曹书此传初稿作“癸酉”,后来乃改为“壬申”耶?抑或后人据明史稿及明史周道登传改易耶?俟考。)
又明史稿贰叁伍李标传附周道登传略云:
道登者,吴江人。崇祯初与李标等同入阁。御史田时震(等)先后交劾之,遂放归。居五年卒。
明史贰伍壹李标传附周道登传略云:
周道登吴江人。崇祯初与李标等同入阁。御史田时震(等)交劾之,乃罢归。阅五年而卒。
及乾隆修吴江县志贰捌人物门周道登传略云:
周道登字文岸。(天启)七年冬庄烈帝立,首重阁臣之选,上自祝天,取会推诸臣姓名置金甁中卜之,得钱龙锡等六人,道登与焉。召为东阁大学士。崇祯二年春御史任赞化等交章论列,上遂勒令致仕。归就道,复疏言蓟门重地,兵额不宜过汰。家居一年卒。值温体仁当国,赐祭葬卤杀礼。
谈孺木迁枣林杂俎和集丛赘“周道登”条云:
吴江周相国性木强,不好矜饰。一日侍朝黙笑,先帝见之诘其故。不对,亦不谢。既出,华亭钱相国(龙锡)尤之。曰:已笑矣,奈何!上自此沁疏。讣闻,仅祭一坛,予半葬。典礼虽薄,犹同官斡护之。
寅恪案:周道登之卒年虽有问题,然据陈盟曹溶两书,其卒当在崇祯五年。明史稿“放归,居五年卒”之语,其所谓“五年”者,即从崇祯二年己巳正月算起,亦不过谓道登卒于崇祯六年而已。若明史谓“罢归,阅五年而卒”则殊有语病矣。至乾隆修吴江县志言“上遂勒令致仕。家居一年卒”之“一”字,疑是误字也。
考潘力田柽章松陵文献陸有周道登传,柽章弟耒作此书后序云:“(康熙二十四年)乙丑春,归自都门,有言新志全用亡兄之书者,索而观之,信然。”稼堂所谓“新志”,即康熙间叶星期变所修之吴江志,而乾隆间沈冠云彤所修之吴江县志乃承用叶志之旧文。今观潘氏松陵文献中周道登传,不著道登卒年,故康熙志亦缺而不载。乾隆沈志所书道登卒年殆取他书移补旧志之缺耳。然则潘氏与周氏为姻戚,(见第贰章所引松陵文献。)乃缺书道登之卒岁,可知章作传时已不能详矣。但力田所作道登传末云“道登事兄如父。无子,以兄子振孙为后”数语,与茲所考证者有关。其他如道登人品学术之记载,于此姑置不论。
总而言之,道登之卒早则在崇祯五年壬申,迟则在崇祯六年癸酉。或者其卒实在五年,而京师恤典之发表乃在六年,致有卒于“癸酉”之记载耶?
寅恪以为道登之卒在崇祯五年或崇祯六年固未敢确定,但河东君之出自周家流落人间则当为崇祯四年辛未,可于卧子几社稿中崇祯五年绮怀诸作及“癸酉长安除夕”诗考之,(见下引陈忠裕全集拾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