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说自己不在乎名分,只愿意甘心服侍你们夫妻的女人!”
淑宁连忙应了,不用老妈提醒,她也不会松口的。再聊了一个多时辰,看着天色不早了,淑宁做好准备,在正屋里陪父亲与兄弟们说话,等着桐英下差。不多时,桐英来了,跟张保与端宁聊上几句,便接了妻子离开。
回到贝子府,桐英又累又饿,淑宁连忙叫人排饭,又让人去准备热水给桐英洗漱。当淑宁在外间看人送饭菜上来时,素馨悄悄拉她到边上,回禀道:“今儿晌午我瞧见玲容和秋云两个跟小澜子鬼鬼祟祟的,不知在说些什么。一见我就分开了,我去问小澜子,他却支支吾吾地不肯说。”
淑宁心下起疑,那四个丫头只要进不得正屋,倒是没什么要防备的,但小澜子却是桐英近身服侍的人,马虎不得。想了想,她便对素馨道:“你多留意些,跟人打听打听,她们有什么想法。小澜子那边,你不是说他与菊香要好,情同姐弟么?让菊香去探探口风,别让他被带坏了去。”素馨点头应了。
桐英正好洗完澡出来,淑宁忙丢开这件事,陪他吃饭。
这个腊月里,桐英不但没能获得假期,反而比平常更忙些,据说照往年惯例,除夕与新年头三天都要办差,因此淑宁越发珍惜与他相处的时间。除了平日多回娘家或是到简亲王府去消磨时间,等傍晚桐英下差时,一同做马车回府以外,中午她还提前到桐英的衙门附近,陪他一同进午餐。
但每天找饭店吃饭相当不便,外头的食物也不如家里做的好,她便在銮仪卫衙门附近的麻线胡同恁了个小院子,派了一对中年仆役夫妻看守,每天带着处理好的食材过去,亲自动手做好饭菜,让桐英天天都能吃上热食。有时不回娘家或简亲王府,她便索性在小院里做些针线,等桐英一起回家。
也因为减少了社交,又把大多数时间放在桐英身上,淑宁对外头的消息有些迟钝了。桐英某日午饭时说起,她才知道因为皇帝下旨让宗人府查探闲散宗室里精于骑射或贫无生计之人,而在京城的宗室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波。
桐英一位旧交恰好是处理此事的副手,因此听说了不少内幕。淑宁听着他说起中间发生的趣事,忽然想起了欣然:“欣然的丈夫伊泰,虽说是三等侍卫,但并不在御前当差,跟闲散宗室也差不了多少,不知有没有机会报上去?”
桐英顿了顿,慢慢挟了块蒜香排骨,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家几个兄弟倒在查探的人里。”
淑宁叹道:“虽说他们夫妻日子过得很自在,但每次听欣然的丫环银屏说起他们在惠王府那边受的闲话,便替他们不平。伊泰在他兄弟里头虽说过得还好,但也没好到哪里去。他兄弟前程不好,跟他家革爵不无关系,为什么他家里总把其他人的前程都压在他身上呢?”
桐英慢慢的扒着饭,点点头道:“的确,其实伊泰才学不错,虽然骑射功夫差些,但比很多人强了。皇上大概也愿意宗室里多一些他这样的人吧?”
他虽然没露口风,但暗地里托了那位朋友,在上报前惠王府几个儿子的情况时,把原本不在查探范围中的伊泰顺道提了提。皇帝本来对伊泰是有印象地,召来见过后,觉得不错,跟身边地人商量了一下,便给他安排了个差事,道奉天驻守牛庄,任四品的兵备道。
淑宁不知桐英在当中发挥地作用。知道这个消息时,很为欣然高兴,特地到她家里祝贺。可惜欣然全家被接回前惠王府去了。她只得留下贺礼。一直到大年初十那日,才在跟随母亲佟氏到富察家子爵府拜年时,遇到回娘家的欣然。
一见面她便抱怨说:“去了你家几回了,听说你回了惠王府,怎么一直没个信儿给我?”欣然笑着赔礼道:“是我疏忽了。先前为了伊泰升迁外放的事,被府里地长辈、妯娌们缠得不轻。好不容易脱身出来,又要过年了。也就是这两天才清闲些。正想着明儿去看你呢。”
淑宁心中有数,问:“难道他们又要你们做什么事了?”欣然不在意地笑笑:“这也没什么。伊泰的官又不大,去的也不是什么大州大府,他们心知肚明地,不过是以为我们找到什么门路罢了。”
淑宁也不再纠缠于这个问题了,笑着对欣然道:“听说是奉天的牛庄?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离盛京很远,似乎是靠海的地方?”
欣然抿着嘴笑了笑:“不是靠海,是靠河的,不过离海边也不远。我从前总听你说起在南边见的海如何如何,吃的鱼虾贝螺怎么怎么美味。如今我也要到海边去了。可要好好尝个清楚。”
淑宁笑了:“你怎么光顾着吃喝了?奉天可是个冷地方,比不得南边暖和。你不是怕冷么?”欣然摆摆手:“在海边能冷到哪里去?何况京城地冬天也够冷了。我倒是听说那边人少地阔,来往都是骑马拉车地。伊泰欢喜得很,说小时候在奉天住过两年,骑马骑得很爽快,等到了任上就要好好重温旧梦呢。”
“这个倒是,我小时候在奉天也骑过马呢。”淑宁说着,不由得回忆起十年前的情形,神色略有些黯然。看看欣然,这位朋友也要离开了,她实在不舍得:“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
“开春后才走,听说关外雪化得迟,路也不好走,我们打算迟些去,慢慢赶路。”
淑宁点点头,拍拍欣然地手:“出发前跟我说一声,我一定来送你们。这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再见呢。”道关外做武官,很可能会做上好几年,不一定三年一任。
欣然微笑着反握住她的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也不必太难过,总会有相见的一日。闷了就给我写信来,奉天城里不是新开了邮政衙门么?”淑宁笑着应了。
两人又说了些闲话,佟氏与富察太太那边说得兴起,又来了几位亲戚家的女眷,便招呼她们过去聊天。
淑宁见到一位据说是富察家侄媳妇地女子,十五六岁年纪,长着圆圆的苹果脸,容貌娇美可人,与真珍相比也毫不逊色,每次腼腆微笑时,右边脸颊便有一个小小的酒窝若隐若现。她言语温柔,性情和顺,举止有礼,在场几位有年纪的妇人都很喜欢她,后来才知道她有个亲妹子嫁进恒郡王府做侧福晋,正正是传说中的润玉姑娘地姐姐福玉。
淑宁在边上悄悄打量着福玉,对这个女孩子倒是挺喜欢地。看得出来,富察家太太喝福玉的婆婆都很喜欢她,后者甚至还在佟氏面前再三夸奖儿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