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国策 >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机会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八十二章 大好机会

斯发动规模浩大的战略反击事实上也确实发动了战略反击,并且把俄罗斯当成主战场。那么共和国当局肯定会将主力部队留在大陆战场上。以袁晨皓的性格,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肯定会与对对攻战,即利用美军发起进攻时防线上的漏洞,积极主动的进行反击,并且将反击发展成战略进攻。到这一步,也就是美军在中东战场上发动进攻的时候,共和国陆军肯定会左右为难。对美军来说,只需要做到一点。即赶在共和国军队完成调整前取得胜利,就能在中东战场上取胜,至少能够多坚持好几年。

不管怎么说,打到这一步,共和国军队的处境肯定会非常艰难。

让人有点想不通的是,在7月底之前,裴承毅并没向中东战区增派部队,也没有让袁晨皓重点提防南面,而是做了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将大陆战场分成南北两个部分。由袁晨皓继续担任战区司令、并且兼任南部方面司令,而在战争爆发前已经处于半退役状态的苏劲辉上将出任北部方面司令。

随着大陆战场的战线迅速拉长。增设一层指挥机构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战区司令部很难照顾到所有方向。比如在第二轮进攻战役中,袁晨皓就没有让北方战线与中部战线上的部队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第七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只到战役结束。都在战场外面打酱油,这无疑是在浪费宝贵的军事力量。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换帅,不是欠考虑,就是别有用意。

显然,裴承毅肯定是别有用意。

客观的讲,在战区司令部下设方面司令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强了大陆战场的容纳能力,而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裴承毅打算向大陆战场增兵。更重要的是,增兵的直接目的肯定不是增加战略预备队的数量,毕竟在进攻方向有限的情况下。增派的部队再多,也很难将部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只能使更多的部队在战场外打酱油。也就是说,裴承毅希望通过设置两个方面司令部。从两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或者在两个方向上轮番发起进攻,不给对手任何喘息机会。

如此一来,任行人都会相信,裴承毅准备在大陆战场上大干一番。

毫无疑问,这也正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

要知道,以裴承毅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杜奇威压根没有打算在大陆战场上与共和国军队拼个你死我活。在敌人明摆着要在其他方向上动手脚的情况下,裴承毅却在向大陆战场增兵,这不是南辕北辙吗?

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围魏救赵,是在积极争取主动权。

问题是,俄罗斯是主要打击对象吗?前面已经提到了,真正决定欧亚大陆局面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中东。如此一来,就算共和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攻城拔寨,把俄罗斯打得一败涂地,也很难弥补在中东战场受到损失。甚至可以说,即便美军只在中东战场上取得了非常有限的胜利,也足以弥补在俄罗斯的损失。由此可见,增兵俄罗斯不是争取主动权,而是在回避问题。

不管怎么说,裴承毅绝对不是回避问题的人。

可以说,这也是最让人想不通的地方。

如果不是裴承毅的才能摆在那里,而且袁晨皓并没反对这一战略调整,恐怕很多将领都会认为元首犯了错误,甚至会因此导致共和国的决策层出现严重分歧。

反过来看,裴承毅的这一反常举动。也让杜奇威大惑不解。

要知道,杜弃威绝对不会低估裴承毅的能力,也就没有理由相信,裴承毅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更重要的是,在做战略”殆凶时候。杜奇威肯定会留上一应付随时可能出现况。

根据战后获取的一些资料,在增兵俄罗斯之前,也就是6月初,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争动员,其中美国陆军的动员兵力高达团万。虽然比计发的少了匆万主要是陆战队拥有更高的优先权,但是算上战前保有的兵力,以及属于预备役的国民警卫队,美国陆军的总兵力也已超过劲万。如果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陆军还不如伊朗陆军同期伊朗陆军的总兵力超过了劲万,可是按照战斗力计算,美国陆军仅次于共和国陆军,是世界上第二强大的地面部队。更重要的是,美国周边没有陆上强国,甚至没有敌对国,也就没有必要在本土保留一支强大的正规军美国陆军扩充的时候,国民警卫队也在动员,而且按照美国法律,正规军无权在国内行动,只有具有民兵性质的国民警卫队才能在本土执行维护治安在内的各项任务。也就是说,美国陆军的如万军队全部可以用在境外战场上。事实上,到这个时候,美国派驻境外的地面部队只有,力万,除掉陆战队,美国陆军的驻外部队实际上连四万都没有。也就是说,美国陆军还有大约四万可以动用的作战部队。而且这些部队已经完成了基本练,具有基本战斗力。

哪怕这百万大军的经验非常有限,因为拥有夫量先进武器,战斗力也不容小觑。

实事求是的讲,杜奇威确实留了一手。而且对战局的预测非常悲观。不然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战略预备队。考虑到美国的强大海运力量早在田年,美国就立法,规定所有属于美国企业所有的船只都得在国内、或者指定的盟国注册,并且与联邦政府签署相关的征召合同。到战争爆发前,美国已经是仅次于共和国的,全球第二大商船拥有国。战时可以动员的运输船只多达烈口艘。更重要的是,美国还在田年的时候出台了一份旨在帮助造船业复兴的法案,即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兴建造船厂,并且为所有在美国本土建造的船只提供高额财政补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的年造穿能力已经超过引乙吨。当然。实际造船量远远没有这么多,向包括俄罗斯与中东在内的前线运送几十万地面部队。肯定不是什么难事,不然美国陆军也不可能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将刃多万官兵与配套的武器装备送到俄罗斯。

从这也看得出来,杜奇威从未小看裴承毅,更没有低估共和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所有人都认为裴承毅在出昏招的时候,恐怕杜奇威也不会失去理智。正是如此,杜奇威将原本计划在7月底发动的战略进攻行动延迟到了8月初,想在摸清楚情况,也就弄明白裴承毅的真实意图之后再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决策。结果是,到了8月2日,也就是杜奇威计划发起战略进攻前的第三天,年过刃的苏劲辉上将到达叶卡捷琳娜堡,正式以方面司令的身份主持北纬钙度以北地区的作战行动两个方面战场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