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对经书的注释。
苏东坡在对方大部分指控上,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自然有愤怒之感、
失望之声,足以表明自己对当道的苛酷批评,罪有应得。
在给朋友驸马王诜的若干首诗里,有一行诗是坐听“鞭答不呻呼。”又说,
“救荒无术归亡通”。他也提到“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在给朋友李常的
诗里,他确是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那些男尸、女尸、婴尸都饿死于路也,
当时确是“为郡鲜欢”。关于他给朋友孙觉的诗里,有一行说二人相约不谈政治,
是真在一次宴席上约定,谁谈政治,罚酒一杯。在给曾巩的一首诗里(曾巩官位不
高,但是一代古文大家人他说厌恶那些“股耳如惆蝉”的小政客。在他给张方平的
诗里,他把朝廷比为“荒林惆蛰乱”和“废沼蛙蝈淫”,又说自己“遂欲掩两耳”。
在给范镇的诗里,他直言“小人”,我们也知道在给周郎的诗里,他把当权者暗比
做“夜果”。在写杭州观潮时,他说东海若知君王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在他一个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了两首诗给他,把那诗仔细看一下,也颇
有趣。并且可以了解官吏的愤怒,也可略知苏诗字里行间的含义。若按字面译成英
文而不加注释,便毫无意义可言。其中一首说: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向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鸟未可辨雌雄。
苏东坡承认他很佩服这位朋友,所以用孔子的不怨不容这种说法把他比孔子。
第二行指东汉大经学家派弟子东行的典故。第三行指西汉萧何以智勇在朝收平淮南
王之乱于无形。第六行指良马出于冀北,又进而指韩愈马说中的伯乐过冀北之野,
而冀北骏马遂空一事,亦指满朝已无真才贤士。第五行指鹤立鸡群,亦即贤人与小
人之比,隐含之义即在朝之庸庸碌碌者,皆鸡鸭之辈,于是午夜长鸣非鹤莫属。最
后一行更易令人致怒,因为诗经上有两厅‘俱曰予圣,谁识鸟之雌雄?”等于说朝
廷上只有一群乌鸦,好坏难辨。
他给那位朋友的第二首讽刺诗如下: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相夸缓若若,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这首诗的前三行指的是虚伪的读书人侈谈仁义,实则以此为求取功名富贵的阶
梯,并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麦青青”一典,按苏东坡的意思,是由庄子论
追求利禄官爵的人而来,那些人一生迷恋官爵,埋葬时口中含有珍珠,但是他们的
坟墓早晚会夷为青青的麦田。第四行包含另一个庄子上的典故。楚王愿以高位请庄
子去做官,庄子谢绝,并且告诉国王的使者一个故事:有一个专吃腐肉的乌鸦,找
到了一个腐败的老鼠,正在一棵树上大享其美味,这时一只仙鹤赶巧从旁飞过,乌
鸦以为仙鹤来抢它的美味,就发出尖叫的声音想把仙鹤吓走,但是仙鹤高飞到白云
中去了。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苏东坡对小人的争权争位不屑一顾。
我有一种想法,我觉得苏东坡会以为因写诗而被捕、受审为有趣,他一定以在
法庭上讲解文学上的典故为乐事。
当时大家深信苏东坡对朝廷至为不敬,他曾把当政者比为呜蛙,比为呜蝉,比
为夜袅,比为吃腐鼠的乌鸦,比为禽场中的鸡鸭。最使人不能忍受的是骂他们为
“沐猴而冠”,不是人而装人。总之,苏东坡是看不起舒禀、李定那等人,那么舒
禀、李定为什么要对苏东坡有好感呢?
审问终结,大概是十月初,证据呈给皇帝。牵连的人很多,尤其是驸马王诜,
在审问时牵扯到他,因为他曾和苏东坡交换过各种礼物赠品。皇帝下令凡与苏东坡
交换过诗文的人,都得把手中的诗文呈上备查。
仁宗的皇后,她一向支持苏东坡,这时染病而死。她死前曾对皇帝说:“我记
得苏东坡弟兄二人中进士时,先帝很高兴,曾对家人说,他那天为子孙物色到两个
宰相之才。现在我听说苏东坡因为写诗正受审问。这都是小人跟他做对。他们没法
子在他的政绩上找毛病,现在想由他的诗入他于罪。这样控告他不也太无谓了吗?
我是不中用了,你可别冤屈好人,老天爷是不容的。”这些话实际上等于遗言。
在十月十三日,御史们将案子做了个提要,送呈给皇帝御览。由于太后之丧,
案子拖延了些日子。苏东坡在狱中等待案子的结果和自己的命运吉凶之际,发生了
一件神秘的事情。
数年之后,苏东坡告诉朋友说:“审问完毕之后,一天晚上,暮鼓已然敲过,
我正要睡觉,忽然看一个人走进我的屋子。一句话也没说,他往地上扔下一个小箱
子做枕头,躺在地上就睡了。我以为他是个囚犯,不去管他,我自己躺下也睡了。
大概四更时分,我觉得有人推我的头,那个人向我说:“恭喜!恭喜!”我翻过身
子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安心睡,别发愁。”说完带着小箱子又神秘的走了。
“事情是这样,我刚受弹劾时,舒禀和另外几个人,想尽方法劝皇帝杀我,可
是皇帝根本无杀我之意,所以暗中派宫中一个太监到监狱里去观察我。那个人到了
我的屋子之后,我就睡着了,而且鼻息如雷。他回去立即回奏皇帝说我睡得很沉,
很安静。皇帝就对侍臣说:‘我知道苏东坡于心无愧!’这就是后来我被宽恕贬谪
到黄州的缘故。”
遇有国丧,国家总要大赦,所以依照法律和风俗,苏东坡是应当获赦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