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帽,树头初日挂钢化
但是他还是对其它情形闭目不见,他在歌咏“春入深山处处花”时,也写农民
的食粮。农民正在吃竹笋,他说竹笋好吃,但是没有咸味,因为“尔来三月食无盐”,
原因是朝廷的专卖食盐扼杀了盐业。他若一放手写去,他就无法节制,他会写出农
民的儿子私用农民的贷款,停留在城内把钱挥霍净尽,回家时两手空空,只学到一
口京腔而已,因为官家很精明,在放款处附近就开设了酒馆娱乐场所。
他往北游到太湖地区,他看见好友,高大长须的孙觉。他这位书画名家,在友
人的名家书法集上题了一首诗。在诗里他说的也是:“嗟余与子久离群,耳冷。已
灰百不闻。”他写了一首极美的诗描写水车泻出的水流时,他起的题目是“吴中田
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耙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而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茹苦一月被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赤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牺。
卖牛纳税拆屋炊,肤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鬼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归。
他也写快乐的诗歌,给杭州钱塘江潮时的“弄潮儿”。每年八月中秋,各地人
都自老远跑到钱塘江岸边观看潮水自海外奔腾而至,不停高涨,涌入狭窄的钱塘江
口。在高潮来临之前,总是举行水上特技表演。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当年是如何在波
涛上漂浮。在水上表演的人名叫“打浪儿”,似乎那些深识水性的人乘小舟出海,
船上饰以红绿旗帜,出去迎接涌来的高潮。苏东坡给那些“打浪儿”编出通俗的歌
曲唱。歌曲里说雪白的浪花吞没了“打浪儿”的红旗帜,浪潮遮蔽住半个越山的景
色。但是他也写出早晨酒醒后内心的感触:
众人事纷扰,志士独悄悄。
何异琵琶弦,常遭腰鼓闹。
三杯忘万虑,醒后还皎皎。
忧来不自寐,起视天汉渺。
阑干玉绳低,耿耿太白晓。
在日后引起是非的一首诗里,他挖苦了当权派,把他们暗比做夜袅。他那时正
同周抓游历岭南。根据记载,后来在审问苏东坡时,岭南的一个太守草拟了一篇呈
文,请求简化免役税的征收。这位太守曾经带着呈文经过杭州到京都,现今南返,
他在杭州告诉苏东坡说:“我被夜袅逐回矣。”
苏东坡问他:“你的话什么意思?”那位太守说他曾携带呈文到京都,将呈文
递交一个税吏,税吏命武装侍卫送他出城。苏东坡要看那篇文字,发现所提的是一
个很好的简化征收办法。
苏东坡又问:“你说夜袅是什么意思?”
太守回答说:“这是一个很通俗的寓言。一天,一只燕子和一只蝙蝠争吵起来。
燕子认为日出是一天之始,而蝙蝠则认为日落是一天之始。两鸟相持不下,他们去
请教凤凰。在路上,他俩遇见一只鸟,那个鸟儿向他们说:“近来我们没有看见凤
凰。有的鸟说他请假不在,有的说他正在睡一大觉。现在夜袅正在代替他的职位。
你们去问他也没有用。”
苏东坡写的那首诗,是给周郎的,诗里显出消沉失望,大有退隐之意: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奈何效燕蝙,属欲争前瞑。
后来,这些诗都被当权派搜集会仔细研究。内容并无煽动叛乱,没有公开批评,
没有公然反对当局。但是这些诗却如蚊叮虫咬,令人觉得刺痛、烦扰、不安;这种
刺激若是过多,也会扰人通宵,难以入睡。再加上苏东坡的一位好友王洗驸马把这
些诗刊印出来,可就更使人烦恼。在诗是表情达意最通俗的文学形式的时代,两行
巧妙的诗,比长篇大论的表章更有力量。而苏东坡当时是家喻户晓;他的诗在文人
雅集时是要歌诵的。对苏东坡的呼声不能再置之不理了。
在神宗熙宁七年(一o七四)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
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
州太守,密州高青岛很近。他在济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
从熙宁十年(一0七七)到元丰二年(一o七九)三月。
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的方丈至交告别之后,携眷启程北上。他妻
子已经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鬓,才十二岁,名叫朝云,她以后在苏东坡的生活里
非常重要。
密州是一个很穷的县分,主要只长麻、枣、桑树,此地的生活和杭州有天渊之
别。当时官员的薪俸已经减低。苏东坡在他《菊赋》的序言中说:“余仕宦十有九
年,家日益贫,衣食之俸,殆不如昔。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
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延式循古城废圃,求花菊食之,如腹而笑。”
王安石已去职,现由吕惠卿当权,创行了新所得税法。免役税的分派远非县中
人民所能负担。孩童死于道边。这一时期苏东坡写的诗中曾说绕城而走,葬埋尸体,
热泪盈眶,几年后,他在一封信里曾提起他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里
抚养。
这是苏东坡最难过最沮丧的一段时光;说也奇怪,这位大诗人在最难过的日子
却写出了最好的诗歌。按照中国的标准说,到了这一时期,他的诗才达到完全成熟
的地步。这时愤怒与苛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