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日本没有遭受到列强大规模入侵,一个是它的地理位置,一个是它贫瘠的资源。
日本是孤悬于东北亚一角的岛国,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也没有处在当时重要的通商航道上面,对西方列强来说,大规模入侵日本有实际上的难处,而且很显然劳师动众,佩里准将率领几艘黑船轰开幕府大门的时候,要目的是想给美国未来去远东的商船和舰队提供一个补给点。
当然,如果日本拥有令列强垂涎三尺的资源的话,那么在19世纪那个年代,就算地理偏僻它仍旧会招来西方国家的大规模入侵,可是它没有。
当然,这绝不是说日本一直都很贫瘠,实际上在江户时代前期,日本是一个出了名的富国——因为盛产金银,它甚至被马可波罗在游记里面称作“黄金之国”,也被后来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称作是富庶的天堂。
黑川金山、汤之奥金山和佐渡金山等等,都是当时世界上较大规模的金山,在德川幕府前期,这些金山成为了幕府的重要财源和财政支柱。
除了金山之外,日本还有不少大规模的银山,规模都是当时的世界前列。
所以,在16-17世纪,西班牙人和后来的荷兰人,包括后来的清国人,都是通过和日本贸易,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日本也跟清国做生意,甚至是把清国当成了主要的贸易对象。
在1715年幕府颁布的当中,幕府规定清国一年可以来船1o艘进行贸易,交易金额限定在3ooo贯之内,而荷兰人的交易额限定为一年15oo贯之内。
由于当时日本的出口量小进口量大,日本与外国的贸易带来了惊人数量的贸易逆差,这种贸易逆差的后果就是金银大量流出。
根据日本幕府自己的统计,从1655-1715年,6o年间日本流出黄金239万76oo两,银37万42oo贯,占当时黄金产量的一半、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三,这也是幕府痛下决心颁布限制贸易规模的原因。
而到了19世纪,因为西洋人的压迫,金银的流出度再度加。
佩里准将黑船来航之后,1854年签订了,幕府答应了全面对美国开放通商,结果西方其他列强蜂拥而至,最后达成了,列强都获得了和日本贸易的片面最惠国待遇。
这些商人利用条约从日本攫取了巨大利用,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日本金银比率比外界低,大量用白银套购日本黄金。
短短十几年间,日本的黄金就再度大量流出,幕府财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也正是因为财政的失败,所以维新党人才可以那么容易推翻接近两个半世纪的幕府统治。
更为可怕的是,此时日本的矿山经过了多个世纪的开采,已经变为枯竭状态,佐渡金山等大型金矿在近代的产量变得十分低下,再也无法和鼎盛时代相比。
于是经过几个世纪的碌碌无为和对清国以及西洋人的贸易失败,日本原有的贵金属已经大量流出,从人人称羡的黄金之国变成了一个贫瘠的国家,和通过丝绸、茶叶等贸易积累了几百年白银的清国相比,无异于是一个没有任何侵略‘价值’的国家。
如果日本还有大清那样多的财富,那么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不管日本幕府或者日本朝廷有多么体制开明、多么励精图治,他们都肯定将会面临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重要的不是它怎么样,而是它是否值得侵略。
当然,堪堪躲过了19世纪中前期的西方侵略狂潮之后,日本并没有浪费自己的幸运,在明治时代经过仁人志士的痛定思痛,终于改变了之前几个世纪的碌碌无为,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世界当中,并且以乎于常人的努力,改变了日本在贸易上的极弱状态,成为一个工业先进国家和贸易出国家,重新积累了巨额财富,最后变成了世界的列强之一。
当然,在萌总裁的这个时空中,这个可能性将不复存在了。
19世纪摆在美国面前的世界,是一个被列强瓜分殆尽、自己孤垂于世界岛彼岸的世界。
当时美国提出门罗主义尝试将美洲化为己有,潜台词其实是己方远离传统强国对世界岛的争夺,安心打理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本质上是孤立主义的另一种体现。
如果真的有把握争夺世界岛,谁不想参上一片呢?
当时的中国,也就是大清王朝给了美国这样一个机会。
中国之所以没有成为殖民地,完全是因为它太大了。
大清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不仅有着以亿计数的单一民族人口,还有着以千年为单位的大一统传统。
既要专心经营殖民地又要警惕其他的列强的欧洲诸国,到底有哪一个列强有这样大的胃口把中国吞下去?
隔着千山万水的情况下?
英王可从来不介意完成双帝伟业名垂千古。
不过列强虽然吞不下来,但他们把中国大分天都没有停止过。
在这些列强中,只有美国人是反对肢解大清帝国的。
罗斯福曾经直言:“我真诚地希望不要分割中国,这样做将对任何人都不好。”在他之前的美国人说过很多类似的话,其实也一直在做着类似的努力,比如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
太平洋的确容得下中美两国,但他们中间还有一个日本。
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打开日本国门,刽子手斩断幕府遗光迎来了维新时代,从此日本天皇开启君主立宪,迅成长为一个外向型的资本主义帝国。
日本1867年才开启维新,为什么仅仅8年之后就成长到足以侵略外国?
答案还是美国人。
美国看穿了欧洲列强势力辐射的极限,他们贪婪的长舌被大清这块肥肉缠住,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继续向东。
当时列强在日本的势力,其实是根据各自世界范围的实力产生的惯性延伸,比如英国在日本市场的地位。
但美国人不同,他们需要打通一条从西海岸到清帝国的海路,并尽可能保证这条路是在美国人自己的手上,为此他们用有些难看的吃相吞并了夏威夷。
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站立起来的日本,来打破局势代替自己站在直面欧洲列强的第一线。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迫切的打开日本国门,并抛开列强独自支持日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