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
这是作者对自己心灵的一种设问。家在哪里?又或者说,心归何处?
其时的苏轼,父母俱已逝去,而自身亦漂泊在外,多年不归老家,故乡中“家”的印记早已模糊,此一生会不会再次回去都不知道,就算回去,多半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那种状况。
从漂泊,又想及,此漂此泊,此身此心,又及,此之一生,到底为何?
带着这样的一种疑问,苏东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然后,一直地问,反复地问,那首定风波,也属于这个系列之中。而在许多年后,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就是苏轼给自己的回答。
从此,纵身漂泊,此心安然。从此,不论顺流逆流,此心皆如不系之舟,永无肆意地畅游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之上,蹈于现实,超乎理想。
想着这些,方天对沙迦道:“大兄,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未完待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ltxs520.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ltxs520.com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