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免于毁灭的停战书上签下了名字。持续了近九个月的西线之战就此落下帷幕,名义上,法国人失去了相当于原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领土和近半数的殖民地,包括割让给德国的阿登山区和割让给意大利的科西嘉岛,实际状况则要糟得多法国需要向德奥意三国偿付高达18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相当于普法战争赔款的3点7倍,而在赔款偿清之前,德*队将继续占领巴黎及巴黎以东地区,还有法国的北部和西部海岸,这意味着以巴黎为中心的北方工业区和盛产煤铁矿的东部地区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德国的战争机器提供各种工业产品和战略资源。此外,德国还从法国人手里强行获得了勒阿弗尔、瑟堡、布雷斯特、圣纳泽尔、南特等重要军用港口三十年的使用权。
随着停战条约的签署,法*队虽未瓦解,但法国巨人已经轰然倒下,经济困顿的沙俄帝国再也不能从法国盟友这里得到一个法郎的援助,而出于对英国的不信任,尼古拉二世的军队将领和权贵政要几乎一致认为俄国应该及时退出这场战争。4月底,沙皇的特使抵达柏林。这时候,德*队业已占领了富庶的俄属波兰地区,他们对俄国腹地的土地没有胃口,停战条件是为东普鲁士建立一个可靠的军事缓冲区,立陶宛的独立则是俄国统治者能够接受的条件,双方很快达成了停战意向,只不过根据德奥同盟协定,双方的正式媾和还需要俄国与奥匈帝国达成停战协议,圣彼得堡与维也纳之间的矛盾冲突由来已久,停战谈判不出意外地成为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但与西线不同的是,俄国和奥匈帝国本就不够充盈的国库已被战争好了个精光,军队民众皆不赞成再战,于是,东线各方在谈判期间不约而同地暂停了军事行动。
两大盟友一个直接退出战争,一个无心再战,大英帝国就此陷入了空前孤立的境地,而且德*队已经开始在弗兰德斯以及法国北部大量集结运输船只,在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跨海登陆不再是单纯的战略威慑,英国人简直被这个消息搅得夜不能寐,停战呼声愈发高涨。见停战媾和已是大势所趋,英王乔治五世授意政府与德国人展开谈判,德国政府开出的停战条件虽不及对法国的那般苛刻,但割地、赔款、裁军以及接受爱尔兰独立一条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