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已经解决了”
李二说这话时,语气中,有一种庆幸感
话音落下,李二的目光再接着往下看,双目中顿时闪过一道怒色,嘴里发出嘿的一声冷笑。一旁的长孙好奇的探头去看时,却发现,在山东旱灾的那篇文稿下面,则是一篇关于崔县令等人,监守自盗的文稿。
在上面图文的衬托下,崔县令等人的罪恶,一下子被放大了无数,怪不得李二看了,即便早知道内容,却还是禁不住冷笑一声。
估计,这份报纸一旦发行出去,崔县令等人该遗臭万年了
“还是这小子狠呐”李二叹了口气,指着上面的内容,禁不住摇头叹道:“这一来,今后崔县令等人的名字,成了忌讳,谁若是替其辩白一句,估计立刻会被天下人,戳烂了他的脊梁骨”
这次的排版,都是由赵谌一手安排,李二先前还对赵谌说的,报纸威力没有更深的概念,而今看了崔县令的事,总算是了解通透了
这份初刊,上面总共记录了几件大事,而排在最后的,便是长安学宫的事。同样,由前面的崔县令等人衬托,建造学宫,无形之中,会让人产生一种必然
“还有多长时间,才能够将五百份,全部印刷完成”李二将报纸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最后,这才抬起头望着面前的李承乾,皱眉问道。
“回父皇,以儿臣估算,大约明日早上会全部完成”李承乾明白他父皇的意思,因而闻言后,立刻便毫不迟疑的说道。
“那便明日早上吧”李二点点头,对着李承乾吩咐道:“按照长安侯的意思,长安洛阳分别一百份,其余的交由驿站,分发到各道州衙门”
十月,距离立冬日,还不到三天,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一份名为大唐时代周刊的报纸,横空出世,先是在长安引起轩然大波,而后迅速将影响力,向着大唐刚刚规划的十道,迅速蔓延。
也在这一天,崔县令等人,成为为官者的一个反面教材,几乎是一夜之间,崔县令等人,一下子家喻户晓,臭名昭著
长安的一座府邸里,一名中年文士,刚刚看完报纸,沉默的坐了许久,突然起身将一封写成的批驳赵谌的文章,投入火炉。
而后,一个人发了疯似的,站在屋子里,疯狂大笑,双目中,充满了不甘之色
也在这一天,当大唐时代周刊,迅速蔓延向全大唐时,一份名为大唐生活报的报纸,也悄然在长安出现。未完待续。
ps:感谢看不透你瞳孔的底色大大1币打赏,感谢所有投月票、订阅、推荐的大大们,太保在此鞠躬拜谢~搜搜篮色,即可全文阅读后面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