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一早,郭绍明就开着车子来接张文,一起去了南城,然后又打电话去人才市场那边预计的位置,又忙着打印一些表格以及公司的资质材料什么的,这一忙活下来就到了上午十点多钟了,他们两个人才急匆匆的去了人才市场。
日子刚好是周六,加上这又临近了大学生毕业前夕,这个时候的大学生都在忙碌着最后找工作的事情,周末的人才市场比不上几年之后那么热闹,诺大的展厅里摆放了几十家单位的招聘展台,零零散散的也有十几二十个人在各种展台之间流动着。
郭绍明是西装革履的坐在那里,加上年轻帅气,像极了一个有钱公子哥,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公子哥,相反的张文穿的只是普通的休闲装,一张还显稚嫩的脸庞,让人一看就觉得他是来玩的。
青山厂的资质还是不错的,注册的是外资企业,注册资金上亿,张文在人才市场的这个大厅里赚了一圈,能够有和他们差不多规模的企业基本上没有。
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不断流动的人在他们的展台之前基本上只是简单的看了一下就立即摇了摇头离开了。
张文看了看他们的招聘条件,并不算是很高,薪资待遇方面也一点也不低,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人敢过来应聘,倒真是奇了。
这一次,张文招聘的主要还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青山厂的高层构建都是由郭绍明负责的,基本上都是新加坡那边派过来的团队,可是青山厂诺大的企业不可能只靠这些高层就可以开展工作,中低层管理人员才是真正的核心。
鉴于青山厂的工人都是靠山村本地或是附近的,所以低层管理人员,张文和郭绍明的意见一致,那就是由本地人负责,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只需要管得住人就可以了,而中层管理人员和工厂的技术人员就必须从外面招聘来了。
等这些中层管理人员磨合的差不多了,再逐步的取代郭绍明团队的高层管理人员,从而实现一个逐步的接管过程。
要知道,郭绍明的团队可是郭家培养了很久的队伍,不可能只为了一个项目就一辈子都留在一个地方。
再加上郭绍明团队成员的工资并不是按照国内工资标准执行的,而是以新加坡的薪资标准来付出的,国内与新加坡在薪资方面的差异可以说同一级别的管理人员相差了近十倍。
青山厂建厂初期利润有限,可若是按照新加坡方面的工资付出的,成本上无疑是提高了很多,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