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独孤克金”的五万飘红,并成为第四十位盟主。更多小说 Ltxsfb.comr?a? ?nw?en?w?w?w?.??
好久不见,一来就破费,多不好意思?
啥时候还来?
对不起,我暴露了。
与此同时,观澜的休政殿中,赵祯与文彦博这对君臣也在进行着一场谈话。
......
“陛下!”
文扒皮恭敬一礼,先开了口,“事态有些,超出想像......”
“哦?”
赵祯心下一颤。文彦博在京中彻查三司疑账,此时急急地赶回来,又说出这样的话,让他怎能不惊?
“如何?”
只见文彦博深吸一口气,凝重开口:“事情远比臣等想象的严重得多!”
“经过包希仁几天突审,到案的十几位嫌疑使吏已经招认,那笔抵税粮款确实有问题。”
赵祯闻之点头,这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他现在关心的是,到底怎么个严重法。
文彦博也不停顿,把现已查明的部分和盘托出。一件瞒天过海的惊天大案,也就展现在了赵祯面前。
......
此事说来简单,就是一百二十万石抵税粮在灾年出库,所得差价被相关人等侵吞。数目大概是多少,大伙儿一看账,再结合当年的实情,也都能猜出个大概。
真正触目惊心的,不是数目,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和涉案人员。
文彦博查案的过程中,据一个当年开封常平仓的小吏交代,这笔粮不是被偷偷运出常平仓,在外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贩卖的。而是,在开封大水,槽运阻断,粮价最最贵的当口,就在常平仓中,大摇大摆地被开封粮商竟价买走了。
粮商买走之后,是直接运到开封城中,高价售出。
而从开封府到朝廷,当时竟无一人得知此事。
这还不是让文彦博胆寒的,他胆寒的是涉案人数。
具体有多少人,文扒皮都不用说了,他只与赵祯说了一点。
常平仓归三司的屯田司掌管,账目出入归三司的支度司。
这个案子从屯田使和支度使封顶,往下排,屯田、支度两司下面的账房使吏、常平仓值守、禁军城防、开封府、市政司,随便抓出一个下狱,绝不会是冤枉的。
他不是胆小,也非纵容贪官。最最要命的是,这事和汝南王府扯上了关系,那么就肯定不止这一件。那一家拉下水的官员使吏,也肯定不止四百多。
有多少?文彦博不知道。
但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贪官污吏之中,绝不会全部都是那一家人的簇拥。否则的话,赵祯也就不用折腾了,直接把皇位拱手让出去就行了。
当然,这里面像贾昌朝那种,和那一家人在一条船上的肯定不少,不然这事他们也干不成。
但是,相当一部分则是一时起意,贪了这么一笔。至于是忠君,还是忠汝南王府,倒还谈不上。
可是,要是把那张烂账都查了,会挖出多少与那家结为一党的恶臣,文彦博算不出来,赵祯也肯定接受不了。
这其中又有多少抱着贪一笔心态的小人,文彦博更算不出来。
到时候,查完了,办是不办?
就算法不责众,官家放过了这波人......可是经此一吓,为求自保,就势倒向那一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那这个朝廷就真成了那一家的朝廷,赵祯也就真得把皇位让出去了。
大宋朝不是没出现过这样的局面,太祖最大的败笔就是要迁都,彻底把在开封有既得利益的朝臣推向了太宗一边。最后弟承兄位,成就了太宗一脉。
原本历史轨迹中,赵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庆历新政又把一波人推到了悬崖边上,最后在立储的问题上,是选了一个悬疑最小的,还是正中下怀让那一家人得利的,更是成了千古迷案,谁也说不清楚。
现在......
扑通一声,赵祯砸回龙椅,刚刚一时气愤难当,说出那番话。可是经文彦博一提醒,赵祯哪里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厉害?
真的不能再查了。
不说别的,只这一案,要是公事公办,严惩贫徒,那三司就得彻底瘫痪,干活儿的都被抓进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