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再让我母亲看到你,你会变成什么我都不敢想。”
不知为何,柳毓从缩成一团的云身上感觉到了一股戚然委屈的情绪,柳毓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但就是能感到这样一股情绪如落叶一般,一片一片的落在自己心头,那缩成球形的云团愤然的跃起,又烁然一亮,吓了柳毓一下,之后在雪亮的台阶上滚落而下,圆滚滚的身形片刻之间就消失在了柳毓的面前。
“有没有可能是我错怪它了,其实它是个好球?也许,也许它里边有一个孩子,想让我帮忙劈开?”那刚刚在心里倏然浮现的情绪让柳毓隐约的有一个猜测,在联系到柳清漪对这片云简单的描述,以及刚刚自己与这个球短暂的互动,让柳毓觉得它可能对自己是没有恶意的,而刚刚在殿内这个球如火山喷发一般激起的一片帘幕似的厚重云海,也许,也许是针对柳清漪?
如果真的是这样,柳毓有些不敢想下去,但嘴角挂着明快的笑容表达了柳毓的心情,为了更加了解这个球的来历,柳毓快步走下台阶,准备探求一下这个球种种的奥秘表现。
至于这个球能不能跑出去,这个柳毓是不太担心的,柳清漪对这片宫殿群有着一个名为“雕琢复朴”的形容,所谓“雕琢复朴”指柳清漪对建筑物的一个形容,《黄帝宅经》云“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而柳清漪为了揽恢宏万象与一处,熔铸历史与现实为一个实体,而征调各个时代最著名的建筑师建造的这片宫殿群,待建筑完成之后柳清漪以导源于恒先之初,洞达太虚的诸多神雷净化,赋予这些建筑物永存绵绵的特性。
但也有一些建筑物是被柳清漪随机选中,而后让其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再收纳进了她的一栋名叫崇天的坛庙之上。
柳毓轻笑一声,意态怡然,母亲也许是最早的乐高 玩家,不过母亲收藏的建筑物都是一些渗透了丰富文化与伦理意义的建筑,而且拼装起来更加耗费时间与人力。
行走在平整如镜,光滑细腻的散发着幽暗光彩的金砖地面上,柳毓四处张望了一下,视线越过朱红色的宽厚宫墙,入目的处的建筑物既有宝塔与露台,也有牌坊和楼阁,只感觉柳清漪绝对没有一丝夸大她嘴里描述的那个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工程。
宫殿群既有巍峨雄伟的肃穆古城,也有尊贵辉煌的壮美宫殿,清丽宁和的灵沼灵台分布其间,雄浑崇高的石塔与晨曦朝晖中的聚天地灵气养花草丰茂繁盛的园林互相映照。
柳毓每次穿行于这饱含意蕴的建筑中间都感到柳清漪令人震撼的想像力,之后就是劳民伤财这个感受,因为这些宫殿全部都是柳清漪以对封建君主的一些执政利益的加护换来的庞大人力物力建成的,比如征伐、农事、水利、气象。
柳毓也问过柳清漪,既然她这么厉害,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柳清漪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柳毓对这个回答嗤之以鼻,闲适恬淡的慢生活要好于那些丰富多彩,但让人思绪无限的快生活,但同样的,柳毓从来没敢这么跟柳清漪说过。
从对建筑引起的 回忆中回过神来,柳毓打算去柳清漪的那栋名叫恒先阁的书库里去翻找一些与那团黄球相关的资料,如果能从资料上确认黄球的无害性,柳毓打算偷偷把它养起来,在交不到人类朋友的情况下,柳毓只得另辟蹊径了。
柳毓脚步飞快的穿过诸多繁复的建筑,这片建筑的很多地方柳毓都找不到,但书库是柳毓唯二能不靠指引找到的地方,另一个就是柳清漪居住的治心殿,就好像对这两者的 记忆毓路线已经融进了身体里,形成了某种本能似的。
名叫恒先阁的书库环绕着一片秀逸的碧水,整栋建筑中轴对称,布局清净幽深,建筑以土木为材,琉璃覆顶,倒是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富丽堂皇,主要突出一种清幽静虚的感觉,可能就是这种相比于其他突出秩序与华丽风格的建筑,让柳毓十分的喜欢这里,所以总是不由自主的到这里感受这份潜隐于华光烁烁的建筑中间的那份清幽。『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
费力的推开铜铁筑成的大门,入目处是琳琅满目的书架,这些书架在建筑中轴线的位置左右对称,似乎让出了一条通道,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芬芳,柳毓疑惑的抬起了头,看了看楼上那已经空荡荡的那六层,觉得不对,以前这些书足足堆满了上面那六层,现在只剩这孤零零的第一层了。
虽然疑惑,但柳毓只是摇了摇头就继续在第一层里穿梭并寻找与黄球有关的书籍了,漫步其间的柳毓打算从神话传说这方面下手,但又觉得政治神学这一类东西能更详细的记录这种与改朝换代有关的知识。
深沉浑厚的深蓝色书架让人有一种进入学海之中的感觉,书架的制式是四层的榫卯结构,上面堆放的书籍有着各种各样的装订,看上去有一种风吹雨打过后的杂乱感,让人无从下手。
柳毓来书库的次数远远超过了去这片建筑群里其他建筑的次数,虽然来的比较多,但柳毓一直没清楚这些书的分类依据,比如,尧舜桀纣是放在一起的,而柳清漪对书的分类都是这种在柳毓眼里极端离谱的依据,所以柳毓只能小心谨慎的翻过一本本的书,不放过任何自己需要的信息。
“这书怎么没有名字?”柳毓困惑的看了一眼手里的那本黑色封皮的书籍,随意翻了两下,发现里边是点划之间带着幽深古雅的楷书,内容大概是用第一人称记录了一位小公主观看杂技,之后运用各种典故,借题发挥将这场杂技表演上升到政治与哲理高度的散文。
“非卤莽灭裂之所能效此,其意庄生知之。”
“庄生所称僚之丸、庖丁解牛,佝偻之承......”
“这文章的典故用的倒是挺多的。”柳毓仔细的数了一下,大概用了九个庄生的典故,如果真如写这篇文章的那位小公主自述的那样,她还只有7岁,那柳毓觉得她还真的很厉害,用这些分门别类的典故构造出了纵横交错的文字丛林。
“下一本。”柳毓感叹了一句将这本书塞了回去,同时随手抽出了一旁的另一本书,同样的没有名字,内容还是用楷书写着的散文,还是刚刚那个小公主的自述,内容大概是赞扬某位总督率军平叛。
觉得有些不对劲的柳毓又抽出了另一本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