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提出来上节目
,没有哪个台愿意拒绝,你不耐烦,那也没办法,你不愿意录,那就算了。
就是这样,于是,在做宣传的这些天里,张韶涵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等
待,洗脸,补妆,然后继续等待每天晚上回到酒店,她都是躺下就睡着了,这差
事,比录歌都要累多了。
这种现象终于随着宣传的新歌被越来越 多人喜欢而慢慢改变了。
张韶涵自己也察觉出这种变化,最开始还要送些礼物说些好话,一些娱乐报
刊、杂志才会帮着做些宣传,后来是一些广播电台、门户网站开始主动邀约,再
后来等到处都开始播放主打的宣传歌了,大的电视台、媒体也开始邀约,以至到
现在,上星的卫视也开始电话相约,请她到台里做一期节目。
而她自己也刚刚从北京台的节目录制现场刚回来,这次并不是叶冷松打的招
呼,是北京台主动找来的。
一个地方台的娱乐节目想要生存,敏锐的嗅觉还是要有的,当下最火的一首
歌就是正在四处宣传的《 隐形的翅膀》。
早在一个多星期前,北京台娱乐总编王灵就收到了松知娱乐寄过来的cd,
还附带了一张800元的购物券。
王灵只是一笑,也没有太在意,在当下的娱乐行业,收这些小礼品并不算违
规,从记者到编辑被人请托帮忙的一般或多或少都能收到。
这也是他们这一职业的额外收入。
前两天太忙,王灵并没有时间去听,又过了两天才在下班时把这张cd放在
播放机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随意的听着,准备如果不好听的话就换一张萨克斯
来听,顺便也换换脑子。
像她这样的,每个月都会收到很多这样的cd,是没有时间全部听完的,有
些实在太糟蹋耳朵的就随手扔进垃圾袋里。
她也知道这些音乐公司一同寄来的购物券或礼品是目的,不外乎让她在节目
的编辑稿中提上一句,某某某发了新专辑,品质还不错什么的。
还有的就是想让她安排下,看能不能上一次音乐访谈类节目。
只是每周就那么一两期固定的音乐访谈,大咖想请请不动,不出名的扎推想
上,这也是他们音乐访谈节目尴尬的地方。
前奏响起后,王灵就眼前一亮,清爽的 吉它,简单的配乐,却很抓耳,随后
一个无比干净的声音开始唱起:「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 隐形的翅膀」王灵一
下就坐直了身子,听完整曲又重头播放了一遍,第二遍听到一半就又急忙起身,
翻找这个cd的包装还有一同寄来的信息。
松知娱乐。
一家北京的娱乐公司。
名字有点熟,却又一时想不起来,按说像她做了五六年的娱乐编辑,国内包
括港台的娱乐公司的名字都该一听就能想起来才对,王灵想了半天也没能对上号
。
出于职业本能,王灵又看了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叶冷松!又是有点熟,想
不起来的名字。
圈内人士和歌迷的关注点是 不同的,歌迷只会关注歌手的唱功、长相、八卦
等等,至于词曲是谁写的,歌迷根本就不会留意。
这就是现实。
而且,这不只是流行歌坛,整个娱乐圈也同样是这种现实。
就比如普通人在听到一首没听过,却又非常喜欢的歌,第一反应就是想间,
「谁唱的?」找到是谁唱的,下载下来,或买一张cd就完事。
然后喔,就没有然后了,谁去管词曲作者是谁,我又不听他唱,关我毛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周杰伦加方文山的组合,以及王
菲加林夕的组合,而事实上,后两者也的确是华语乐坛几 十年发展历程中最为知
名的两个业内作词人。
就这也只是有部份人知道周杰伦的好歌大多都是方文山写的,仅此而已,没
有人会再去关心方文山是如何如何。
第二百六十七章大麦
影视圈也同样如此,除了特别红的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李安也只是混
个脸熟,影迷的关注点还是放在艺人身上。
就像国内从央视到省台、地方台,放了这么多遍的《亮剑》谁又知道他的导
演是谁。
更别提编剧了,甚至连原著的作者都不知道,谁又知道《卧虎藏龙》、《霸
王别姬》这些电影的编剧是谁喔。
显然,没人会去关注这个。
不过普通歌迷不知道谁是谁不要紧,但几乎所有娱乐圈的从业者都会关注。
因为他们知道,并不是艺人成就作品,而是作品就成艺人。
再风光的艺人在这些导演、词曲作者面前都是很低的姿态。
《 隐形的翅膀》王灵听了两遍,本以为这张专辑还是最为流行的港台类流行
音乐时,第二首歌一响,又让她有点炸毛。
是那种寒毛直竖的感觉。
高亢、嘹亮、又带一点藏族文化的曲风,特别是那段rp和伴唱,又突显了
另类却不失让人喜欢并入迷的感觉。
看了下手中cd的歌页,词曲作者又是叶冷松,扫了一眼随后的十首歌,九
首全部来自叶冷松的词曲。
王灵再次起身,打开电脑,谷歌搜索了一下叶冷松,排在最上面的是天涯论
坛的一个很火的贴子,打开后看了一会,王灵这才想起来,是那个签下周慧敏和
坂井泉水的新公司一一松知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