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熟铁各部分都能均匀地吸收铁水。淋完两次后,便把熟铁夹到铁砧上锻打。去除杂质,就得到了需要的钢坯。
钢是有了,但是炮怎么办。利用现在的钢坯可以直接采用钻膛法制造燧发枪,可无法制造大炮,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钢坯和锻压机,又一个瓶颈产生了。正当所有的人都在为大炮而犯愁的时候,穿越者当中出了一个毛遂自荐者。此人名叫张信,穿越前是一拖船船主,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喝酒善游泳。据说他在原先那个时代,人送绰号浪里白板。并且此人对火炮的爱好堪比沈大兴打造刀剑,以前就曾接受过民兵的高射炮训练。
张信给军械组的建议是采用罗德曼铸炮法铸造铁炮。
该铸造法是在1860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由美联邦陆军少校托马斯·罗德曼发明。
一般铸好的红热炮管在静置时的自然冷却,是由外往内,原因一是炮管外表面面积比内管大,其二是外面空气流通比内部快,这样自然外层比里层冷的快,最终形成层层膨胀的结果,强度降低。但是如果能同时让炮管里层冷却,甚至使之比外层先冷下来,不但可以提升整根炮管的冷却速度,更可以提高炮管性能。
罗德曼的发明,是把铸造炮管时,用来作炮管内模的模具换成空心的,中间加上冷却水管道,然后往里面注冷却水就行了。当然这冷却水管道必须要作成可循环样式来保证内膜温度稳定,譬如采用U型管模式从里面开始注水,这样持续循环冷却。
唯一的问题是冷却速度,也就是水循环速度是有讲究的。太快冷却的话内管会破裂,必须有适当的速度进行才行。罗德曼从1844年提出理论到实验论证出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了10年时间。此法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使铸造大口径火炮成为可能。原因就在于这种“内模水冷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铸造时的废品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