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猪们一看老太太怎么成精了!当然,其实曾参并没有杀人,是误传。同名同姓的另外一个曾参杀了人。
甘茂讲完这个故事,分析说:“我的贤行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比不了曾参妈妈对曾参的信任,可是三人误导,曾妈妈就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了。我出兵在外,国内那些小丑诋毁起我来,我又是外籍人士,没人在国内罩着我,到时候我的前线工作就没法开展了。”
秦武王为了急着去洛阳旅游,满口答应道:“寡人听你的,寡人不会听他们的。我可以跟你盟誓。”俩人于是跑到咸阳郊外,在一个叫息壤的地方找了个山包,登上去盟誓:“寡人不听流言碎语,否则寡人是那个!”
甘茂放心了,于是这位秦国左丞相带着庶长“向寿”,率领大量兵马出咸阳,东行一百五十公里出函谷关,进入中原河南。甘茂大军顺着L形黄河在函谷关拐弯后的南岸笔直东行两百公里,到达韩国重塞——河南宜阳,再走几十里就是周天子的老窝洛阳了。(周天子的洛阳被韩国领土包围着,去洛阳必须先打通韩境。)
韩国人知道宜阳是秦人出关后的第一个打靶场,所以屯兵二十万于此,宜阳城内有“材士”十万,相当于现在十几个师,都是精锐。城里小米可以支撑十年吃不完,专门等着别人来围攻。城外又有洛水和熊耳山可作依托,山上驻有韩兵,确实非常难打。韩国人的战斗员在列国中不算厉害,国力也仅仅强于偏远的弱燕,但是韩国的武器装备好,特别是以上乘弓弩闻名。另外韩国的美女也享誉诸侯,韩国善于给美女作整容(对不起,那是现在的韩国Korea)。但中国先秦时代的韩国,也一向出产“金喜善”。在春秋战国的书里,一提美女,就是所谓“郑卫之姬”——郑国和卫国的美女最美,各国人贩子都跑到这里来采购美女,地在河南省中部和北部,是先秦中国美女密度最大的地方。后来韩国吞并了这里,但美女的基因不受政府兴亡变更的影响。韩国的美女照旧傲视诸侯。韩国先秦版的“金喜善”们,不但漂亮,还富于爱国精神,能为国家创汇:上等的韩娥,身价是三千斤黄金一名。当时拥有千斤就算大款之家了,三千斤黄金合现在1.25吨。诸侯谁都买不起。唯独秦国人有钱,能够支付,拿两头奶牛重的黄金可以换韩国千金小姐一只。“千金小姐”大约就是从这里来的吧。
这些种种好处,当然吸引着秦武王想跑来看看。所以他派出左丞相甘茂一路行军,来到韩国重塞宜阳,甘茂亲自坐镇城下挥军攻打,为未来的秦武王入洛阳开路。众将身先士卒,发起猛烈仰攻。云梯一次次被推倒,殷红的鲜血染透了城墙外十几丈的土地。城下的尸体横七竖八。秦人猛攻五个月竟未能攻下,死伤众多,攻守之战异常惨烈。
五个月之后,秦国国内的流言碎语终于也起来了,嫉妒左丞相的“右丞相樗里疾”跑到秦武王面前开始说坏话:“甘茂玩寇于外,劳而无功,人马尽折,快让这个笨蛋撤回来吧!”秦武王发出铜牌召甘茂回来。
甘茂可不敢回去,回去还不得治罪,赶紧在木板上写回信说:“息壤!息壤!大王,息壤啊!”
秦武王读了木板信,想起息壤的盟誓,以及曾妈妈跳墙的故事,大悟,遂不撤甘茂,而从国内动员了大批武装,接济甘茂。
甘茂在前敌也急了,掏出了自己的私人积蓄,发放战地“股票”。秦人为了拿到股票,手持铜凿,疾冲到城下,猛击两锤子就迅即离开,跑到大队后面领一张股票(回国可兑现黄金若干,甘茂自己出钱)。另一个人也立刻拿了凿子立即跟上,故伎重施。就这样一一滴地硬啃,城墙慢慢松动,洞口越来越大,渐渐能容纳数十百人。宜阳城上的人也不闲着,浇开水、泼沸油、砸人粪、射箭石,洞口死人无数。秦人踩着一大堆的死尸,终于凿穿几十米厚的城墙,从洞里冲杀进去展开巷战肉搏。简断截说吧,宜阳终于陷落。此战役,韩军死亡六万人。为了使秦武王来韩国见女网友,秦军伤亡也毫不逊色(攻城一方总是比守城一方死的多)。
甘茂从宜阳胜利归来以后,处境越来越不好。作为外籍专业人士,甘茂在秦国尚未形成自己的大家族,没有家族庇护。当地大家族们根深叶茂的势力攥成拳头,把甘茂这样的单职工家庭,一拳击碎——秦国本地派的樗里疾整天嚷嚷着要他的狗命!
甘茂只好积极自救,惹不起我躲得起吧,换个国家去打工。但是,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弄不好被以叛国罪扣留或者处死了。于是他使用了一个后代人经常模仿的“金蝉脱壳计”,他请命去攻打山西河津(魏国地盘)。得到允许之后,甘茂到了山西,立刻丢下军队,自个带着老婆孩子亡命而去。军士们还问呐,唉,丞相哪去了,丞相哪去了?我那宜阳大战的股票还好些没兑换哪!
甘茂一直往东跑,越远越好,直跑到了齐国去,因为只有齐国人跟他没有疆场血仇。到了三千里外的齐国之后,待业在家,家底越来越薄。甘茂成了穷光蛋,老婆孩子困顿不堪。为了找工作,他就去哀求当地的纵横家,能把黑白颠倒乱说的大说客苏代同志(苏秦的大哥)。
甘茂跪坐着,向苏代诉苦:“在下得罪于秦国,惧祸而遁逃,天下无所容身。我听说您爱讲故事,我也给您讲一个吧。从前有一个失学女童,在家纺织谋生,她找到村长的闺女,说我没钱买蜡烛(当时的蜡烛里边还加香料,一烧满室生香),而你们家却光明多得眼花缭乱。能不能让我晚上过来纺织,你分给我一些余光,无损于你自己一丝一毫,我却可以多加班挣到儿钱。”这就是“借光”一词的来历。
苏代是好事之徒,答应给甘茂借光。他趁着出差秦国的机会,对秦国领导人说:“甘茂,非常人也,事奉贵国三代君主,函谷关内外山川地形,他都了若指掌。倘若他在齐国找到了工作,那对贵国可是不利啊!”
“那将奈何?”
“不如高官厚爵把他诓回来,再软禁住。”
于是秦国给甘茂发出聘书,招他回去。齐宣王听说甘茂被秦人再次聘为上卿了,觉得甘茂一定是个人材,在苏代的忽悠下,赶紧也发“上卿”聘书聘甘茂。甘茂一下子就有了两个offer letter。就这样,他在齐国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苏代也算是善于人才炒作吧。
[曰]潇水曰:我们说,自从列国纷纷发生法家改革以来,人才市场的大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