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龙腾小说 >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 > 第五章 合纵连横(335B.C.—318B.C.)

第五章 合纵连横(335B.C.—318B.C.)

,对抗周围的齐、楚、秦三个大国。由于齐、楚大国不愿意看见这些众弱团结起来,五国很快自行散伙了。公孙衍的第一次合纵运动,就这么失败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个“欧盟”,就这么流产了。(注:秦刚刚完成改革不久,正在发育成为大鳄鱼,但其体重,和齐鳄鱼、楚鳄鱼,目前基本相当。)

张仪看见南北合纵的五国,没等抗帝国主义,先被齐楚瓦解了,立刻把握住这个机会,亲自跑到三千里外的山东沛县,去盟会齐、楚两国的相国和令尹,以孤立合纵的五国。

张仪接着开始瓦解五国之中最核心的魏惠王,想让魏国与秦国恢复连横,时间是公元前322年。

什么意思呢?我们得看一下当时的战国格局。当时的天下是三极鼎立。西边秦最强,东边齐国最牛,南边楚最大。夹在这三个强国之间,是韩、魏、燕、赵、中山这些弱国。从前,公孙衍的策略,就是让这五个弱国彼此结盟,以对抗周边的三个大强国。这就是所谓的合纵。

三极的三个强国之间,彼此钩心斗角,都在思考着如何壮大自己吃掉对方。如何才能壮大自己吃掉对方呢?如果你是其中一极强国的领导人,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只要拉拢和团结了中间的韩魏两国,就可以形成一个大球,击碎对面的小球。张仪管这种拉拢和团结,叫做连横!

张仪对秦惠文君说:“我要辞去秦国相邦的印玺,到魏惠王那里去做统战工作,长年扎根在他魏国,攥住他的领导班子大印,让他天天侍奉我们秦国呀。”

魏惠王人生的最后四年,是“不受欢迎的人”张仪陪他度过的。张仪对他说:“大王,最近您的健康可不怎么好啊!”

“是啊,还不都是你们这帮人给害的。”魏惠王心说。

魏惠王如今真老了,当了近五十年的节节日下的国家带路人。他必须赶在入土为安之前,解决围困他的异姓诸侯,他除了有病胡乱投医,再没有一种安全的后路了。

张仪说:“我研究了魏国的版图,它地处中原,就像一个空心的马蹄子,东边是齐国,西边是秦国,北边是赵国,南边是楚国。四方诸侯不断侵销,您身处其中,武卒尽死于外,地方不断割削,处境十分堪忧,您下一步想怎们办?”

“怎们办?”

“你从前的办法是这样的。公孙衍这个合纵派,嚷嚷着南北五国合纵。您的魏国,与燕、赵、韩、中山,这几家弱国,南北合纵,以求众弱合作,与围绕着你们的秦、齐、楚三极强国对抗。但实践已经证明了,这是行不通的。三极强国中稍有一个干涉一下,你们这个弱国合纵就完蛋了!”

魏惠王无奈地说:“是啊,那你说我怎么办呢?”

“我认为你不应该指望弱国之间的合纵。你应该依靠与强国进行连横。如果您与西边的强秦连横,有秦人作您的保护伞,不管是东方齐国、南方的楚国——这两个强国,或者南北的其它一些弱国,就谁也不敢欺负您了。您觉得难道不好吗?不比与五国诸弱合作更有意义吗?”

魏惠王没话了。

张仪又给出了具体的策略:“你们的空心马蹄子形的版图,下面半包着韩国(山西、河南交界),马蹄东西两端被韩国生生割开了,只在马蹄子上缘,通过上党一条崎岖山地作为走廊连接东西,这可不利于您们整个国土地管理和防守。贵国应该阔宽这条走廊,把东西两块国土连贯起来,可以加强内线防御深度。”

“怎么阔宽?”

“容易!假如大王雇佣我张仪,我可以西向说服秦国人帮忙。秦国人出兵函谷关,直奔韩国西境,你们从北境攻打其南阳,得到南阳,就等于阔宽了上党的走廊。最终秦魏合力,灭掉韩国。这样,贵国的国土,就整个连成一片了。”

张仪又派出狗腿子前往楚国游说,希望楚国人支持张仪入魏为相。如果张仪入魏,韩国人必定恐慌,就会投奔楚国,楚国岂不高兴。

于是楚国人为了这个“画饼”,嚷嚷着给张仪拉选票。

张仪又对魏惠王讲:“总之,如果我来给您当相国,保证您四邻平安,不受欺负,眼前的危险出境冰释瓦解,因为我可以借助秦人的军事,帮您去夺韩国的地盘,甚至去殴打齐国和楚国这两个坏蛋。从而使您四邻安宁,再不担心诸侯销割。”

相国惠施赶紧过来反驳:“谬论!大谬论!全是侃侃而谈的谬论,简直是卵有毛,马有卵。~~对不起,这是我的学说来的,这个不是谬论~~我惠施一贯主张,只有凭着南北五国合纵的力量,才能保家安国。这一上,我非常支持公孙衍。”

“哈哈,可是齐国楚国怎么对你们的?去年,楚国上柱国夺得你们东南要塞襄陵八个城池,你们大将公孙衍去和楚人交战,大败而返。凭你们自己力量,能够保家卫国吗?”

“大王,”其他魏国大臣发言,“张仪所说真乃千古不灭之言,结好秦国,与之连横,齐楚就惧怕我们三分,从而西边、东边和南边,全都安定了。”

众人七嘴八舌,都支持张仪为相。

魏惠王胡疑了半天,举起手又放下,最后说:“寡人,先考虑考虑再说。”

(注:张仪是秦国的大红人,魏惠王若以张仪为相,就能拉来秦国的支持,同时标志着秦魏连横。)

魏惠王退朝下来,惠施赶紧跑进内宫求见。魏惠王说:“先生不要再讲了。我已经决定了,结好秦国,去抵御齐楚。我相信,张仪留下以后,秦国就会给我们面子,不再打我们——张仪可以担保这一。而且,张仪还可以拉来秦国的支持,我们从此对韩国方面,齐楚方面,都变得主动。这好处嘛。而且一朝之臣,尽以为然。”

按照张仪给秦国制定的战略,秦国目前不够有压倒六国的力量,与魏国结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国策,既然是秦魏结盟,所以惠施也无法攻讦张仪入魏所带来的秦魏双赢利益。于是惠施只好展开“小逻辑”:

“朝士尽以为然就一定是对的吗?按照客观世界的物质规律,任何一件事情,说好说不好的人应该各占一半。这件事是否可行,没有达到如此清楚的程度,而群臣的治国之术,又非完全相同,这其中有一半人士糊涂不明的,怎么会都异口同声支持结秦呢?大王您可不要失策于这一半糊涂人的说教上。”

魏惠王对哲学转不过弯来,糊涂里糊涂让惠施带着他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