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机会,将这个位面最高等级的五大满贯公开赛的场地不同,以及其他一些经典的场地同杜星河讲了。
这个位面的网球场地和上个位面一样,也是分草场、土场、硬地场、地毯场等几种最经典的场地。不过因为加入了中国大满贯的赛事,五大满贯的场地和上个位面的四大满贯略有不同。
首先就要说说最年轻的中国大满贯。
中国大满贯的场地是最先进的塑胶(ic)场地,在中国百分之60以上的网球基地,都是依照着长安中心网球场的大满贯标准来设计的,就像蓝月湾网球中心,所有场地都是塑胶型场地,也叫橡胶型场地。这种场地和上个位面澳网从草场改成硬地后的塑胶场地极为相似。
在上个位面,塑胶场地的代表算是墨尔本的澳网中心球场和美国的迈阿密球场了。在上个位面最早时,澳网是草场,88年,墨尔本改造场地表面,将场地改作硬地,并在上面铺上一层橡胶,俗称rebound-ace。这种橡胶地,弹性极好,球在落地后反弹很高,同时由于表面弹性系数k小,球与场地的作用时间长,这一类似于软性场地,而橡胶表面里还掺有塑胶颗粒,增大表面摩擦系数μ,以上两个因素综合作用,使橡胶场的球速相对很慢。这个位面的中国大部分网球场,都是这种塑胶场地。
由于中国大满贯最先采取了塑胶场地格式,所以这个位面的澳网改革,便没从草场改为塑胶场,而是改成了一种很特别的“绿土场”,与法网的红土场不同,这种绿土场用的是澳洲一种本土产的绿石粉末铺在球场上,硬度要高于法网的红土,是介乎于塑胶场地和红土场之间的一种软性场地。
这个位面其他三个大满贯和上个位面就几乎没有区别了。温网依旧是最经典的草场,法网是经典的红土场,美网是经典的水泥型硬地。
福湾大学的球场就是类似美网的水泥场,区别只是上面铺的那层薄薄的涂料层有所不同,美网的涂料层更薄,对球速的影响更小。美网的中心场阿瑟-阿什球场算是五大满贯中球速最快的球场,由于弹性系数k很大,动能的垂直分量有很大损失,所以在那里打球,球的反弹不会太高(相对于澳网等塑胶地),又由于表面相对光滑,球落地明显看得出向前窜(塑胶地和土地球明显有停顿现象)。
北美夏天的赛季,是上网型选手最快乐的时光,在快速硬地场上,发球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在那种场地上打球,上网截击显然安全更有把握。在这个位面的这个时代美网夺冠的选手,几乎十个里有八个都是上网型选手。
不过在这种最硬的球场上打球,是网球手下肢的伤害也最大,很多选手都是在硬地场上急转急停而损伤自己的脚踝的。
杜星河一上来就在最硬的球场上练的球,而他超强的身体力量也保证了他可以轻松的应付这样的场地。在最硬的场地上都能将暴力上旋球发挥到神一样的水准,这也正是张一帆最惊异于杜星河的地方。她无法想象,杜星河在软性球场上抽暴力上旋球会有什么惊人的效果,如果按照杜星河在硬地球场上的上旋球水准看,他在红土场应该都是冠军级别的水平了!
和硬地球场性能完全相悖的,法网那类的红土球场,最显著的特就是球落地时与地面有极大的摩擦,球速较慢,球员在跑动中,特别是在急停急回时会有很大的滑动余地,这就决定了球员必须具备比在其他场地上更出色的体能、奔跑和移动能力,以及更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不是一味的发球上网型。
在红土场地上比赛,对球员的底线相持功夫是最大的考验,球员一般要付出数倍的汗水及耐心在底线与对手周旋,所以获胜的往往不是打法凶悍的发球上网型选手,而是在底线艰苦奋斗的一方。不管是上个位面的红土之王纳达尔,还是这个位面的杜星河,每拍都在头上转一圈的暴力上旋球打法是最好的发挥场地。
这个位面的“硬性”绿土场澳网,是上旋球选手第二容易发挥的场地,其次就是中国大满贯的塑胶球场。
上旋球打法最不容易发挥的就要算水泥硬地场和温网那种经典的草场了。
和上个位面一样,这个位面的温布尔登网球场,亦是网球界最神奇的场地,也是草场的代表型场地。
在各种网球场类型中,草地的摩擦系数是最小的,弹跳也是最低的,只有硬地的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