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武士,的确换不回来一百四十七个匠师,这些人远比武士珍贵,”武子,你说吧,你还需要什么,我魏家当竭尽所能。”
“友谊!如果魏家愿意添上一份友谊,那我送你一百四十七名工匠”赵武平静的说。
魏修断然回答:“愿与赵氏立盟约,彼此永不相叛。”
公族无忌插话:“我愿做见证。”
春秋时代并不太讲究血缘关系,他们讲究的是传承与誓约。赵武现在已经是一个春秋人了,开始用春秋人的思维思考一些事情,他不要求魏氏与他结成姻亲关系。转而要求立下誓约,就是这种思维转变的结。
现在的赵武并不知道,他无意中建立的这份誓约,奠定了其后赵魏韩三家联盟的基础当这份盟约起作用的时候,中行氏与智氏这两个同出荀氏的家族,已经开始杀得彼此你死我活。
晋国公卿之间的角斗,就是如此血淋淋。
赵武给魏氏建筑的这座城堡,最终被命名为“武威”当武威建到尾声的时候,国君传来命令,要求所有的正卿与公族大夫一起回国,于是,剩下的建筑活就交给了魏舒。
“秦军退去未久,武威城还没有修建完毕,国君克么会把所有人都叫回国内?”回去的路上赵武纳闷的问公族无忌:“我们西侧的防御工事还没有建好,把未完成的工程交给魏舒,国君放心吗?”
再对赵武的问题,魏修摇头:“我跟你一样,都并肩长奔回国的,而后我与你步步紧逼压退秦兵,国内情况怎样,我现在毫无知
公族无忌轻声回答:“秦军击溃了士鲸,虽然被魏氏的军队逼住了,但士鲸留守国内,负责向前线运输粮草,所以秦军并不是毫无收获他们把我们储存的军粮全劫走了。”
魏修沮丧的说;“我魏氏也没有粮食了,幸好我们在前线耕作了三年,带回了一粮食,勉强可以让领地内的百姓吃饱。可这样,魏氏也坚持不了一个月,听说,百姓已经把粮种都吃了”赵氏的粮食情况怎么样?”
赵武也在叹息:“我刚刚回来,具体情况也不知道,不过应该还能撑下去吧。”难啊,领地内的壮劳力都上了前线,连续三年不耕作田地,可以想象我家领地的荒凉。如今,这么多张嘴突然回来;而且都是壮劳力,即使我家再富裕。又能撑多久?”
“赵氏还能撑多久?”悼公也在问这个。问题。
问话田城宫城内进行的,此刻,几乎所有的重要家族都在大厅里。现实的情况是:在外征战三年的晋国武士们回到家中,猛然发现,他们留在家中的妻子儿女过得并不好,而现在他们回来了,家里本来就紧张的口粮,也就立刻见底了。糟糕的是,如今这季节又恰好是开春,新作物还没有从地里长出来,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鸟兽又瘦又根本不是捕猎的好时机。
如此一来,大家都断粮了。
赵武摇头:“我网回来。请君上允许我询问一下家臣。”
齐策被特地叫上殿来,他频频摇头叹气:“情况很不好啊,我刚才问了一下东郭离,这两年国内连续发生灾荒,领地内劳力匿乏,家中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
国君沉默了,魏修起身:“臣,恳请君上执行《战时经济法》。”
魏修的战时经济法,此前经过数轮讨论,内容大家都知道了,其中要求领主和国君放弃部分专利的建议,有触犯贵族权益,所以,这项经济政策一直没有实行。
魏修长偎,催促:“我们这些人,平常享用领民的供养,享受国君的赏赐,如今,领民们日子过不下去了,国君陷入困窘,该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
悼公头:“我愿意放弃部分山林菏泽的专利,容许百姓去山林菏泽打猎捕鱼,也可以容许百姓采矿砍柴,可这些”燃眉之急是:各家都没有存粮了!,武子。你家可以调出多少鸡鸭与粮食。”
大家讨论了半天,都没有想到追究士鲸的责任,这是晋国的惯例。晋文公当初认为:每个人的能力各有长短,不能强求别人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战场上的事尤其如此。所以只要将领尽力了,哪怕战败也不算什么。为此,晋文公还嘲笑了楚国的政策,说楚国要求战败将领自杀的规定,使晋国一次战胜就能得到两次胜利。
大家不追究士鲸的责任,貌似这厮造成的损失,要由赵武来买单了?!
赵武慢悠悠的说:“身为一个领主,照顾好自己的领民,是领主天然的责任。但,从来权益与义务是相等的,领民们平时供养我们,就希望我们在关键的时候能够保护他们;国君平时重用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在国君需要的时候,替他解除烦恼。
身为臣下,我对国君有义务;身为领主,我对领民负有责任”
稍作停顿,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赵武突然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然而,没有权力就没有义务,同样是天然的公理,我对其他人的领地不享有任何权利,自然也不承担任何义务,对此,有人质疑吗?”
以:求票,恳请读者投票支持,多谢了!